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的主要宏观数据,GDP增长7.4%,增速相比去年有所下滑。 财政收入也受总体经济增速影响。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地方财政厅了解,一季度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8%,相比1-2月份增长12.9%的速度有所回落。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低于地方。 从各地情况来看,东部发达省份财政收入增速相对平稳,基本维持在10%左右;但由于基建、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回落等,其财政收入增速普遍处在下行通道中。中西部省份则分化明显,有些省份仍然保持着20%以上的高速度,有些省份则跌落到个位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只要能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合理范围。当前居民收入、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中国经济总体良好,不会为了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 东部省份:去年好形势在弱化 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并不是件很坏的事;如果同时伴随着居民收入较高的增长,意味着收入在政府、居民间分配关系的变化。 收入分配关系的改善,是一季度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亮点之一。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一季度居民收入名义增长速度,比企业利润、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近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所提高。 当一季度宏观指标,如GDP、投资、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增速下滑时,东部一些省份财政收入的数据应该说格外亮眼。 如广东一季度GDP增长7.5%,相比去年增速下滑了1个百分点。但一季度的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却增长了16.2%,增速反而提升了2.6个百分点。广东省的解释是,延续了去年以来“企稳向好”的趋势。 上海则更为惊人,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8.9%,相比去年增速提高了9个百分点。虽然从1-2月份经济数据来看,上海的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增速同比均出现回落。 上海财政局的解释是,第二、三产业收入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从行业来看,汽车制造、石化、商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情况较好。 但这种趋势在不断衰弱。作为去年同一批“企稳回升”的东部发达省份——浙江已经出现变化。1-2月份浙江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868亿元,增长7.3%,增幅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土地增值税从去年同期增长53.8%回落到增长5.8%。 上海和广东一季度的财政收入,相比2月份也有所下滑。上海前3个月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增速分别为22%、19.7%和18.9%。广东一季度16.2%的增速,也比前两个月19.2%的增速,下跌了3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难以像去年那么火爆是原因之一。全国的数据表明,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263亿元,下降5.2%,降幅比1-2月份扩大1.5个百分点。 另一个普遍的现象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的下滑。广东1-2月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17.13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回落5.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建设投资增长10.3%,比2013年回落11.1个百分点。 中西部分化明显 从已经公开的数据来看,湖北省一季度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1.35%,安徽增长11.2%,贵州增长12.3%;增速较低的如广西增长5.2%,内蒙古增长6.1%。 增速较快的如湖北,得益于其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湖北1-2月份投资增长了22.3%,增速相对去年全年回调了3.4个百分点。 1-2月份湖北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9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21%;非税收入为96亿元,占比约为25%,同比增长29%。 增速较低的省份,如广西则出现财政收入增速的大波动。1-2月份,广西全区财政收入313.84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但到一季度,全区财政收入则仅有5.2%的增长。 广西财政厅的解释是,全区工业、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导致建筑业、有色金属等行业税收增长放缓,成为拉低财税增速的主因。 广东社科院珠江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表示,随着产业往中西部转移,使得东部传统出口省份出口增速难以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有一定泡沫,房地产方面的投资也难以出现去年的高增长。由于地方债的负担,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拉动一些,但难以持续。东部发达省份GDP增速,从长期来看,只会继续下行,难以回到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