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0日下午在柏林总理府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中德两国政府26位部长参加磋商。两国总理听取了双方部长各自领域对口磋商成果汇报,并分别发表讲话。(10月10日中国政府网) 德国是欧盟中具有担当和进取精神的国家,同时也是对中国具有天然友谊依存的国度。近年来,两国高层沟通趋于密集。继习近平主席今年上半年访问德国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七月访华后,中国总理李克强此次对德国访问,已是两国高层一年内进行的三次互动。同时,德国是李克强总理到访欧洲次数最多的国家。“常来常新”是他对这个国家愉快记忆的写照。 外界颇为关注此次李克强总理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的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这也是中德之间级别最高、规模最大、议题最广泛的一次政府间对话。双方将有近30位部级领导参加此轮“中德内阁联席会议”,几乎所有德国联邦部的内阁成员均将与会,共商中德未来合作大计。此次两国制定并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更是为中德两国的合作树立了明确的目标。 此次磋商,双方都一致表示将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推向新高度,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需要更多新思路、新点子”,也是李克强总理对中德关系要在今天的高水平上继续向前发展的方向指出。 两国的至深合作,都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特点。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德国企业家毅然决然地投入技术和资金,此举走在发达国家前列。他们帮助中国同行建厂创业,造就了“桑塔纳”式的一代中国人回忆;如今,中国银行也已经在法兰克福启动人民币清算业务……从过去制造业帮助,再到如今高级别的金融合作,中德两国的合作关系无疑是站在了高水平的维度之上。而现在,推动中德务实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也成了两国经济合作的“前行路标”。 “改革的伙伴、创新的伙伴、升级的伙伴”,多方面的解读,落脚都在中德合作由点到面,点面结合,以及从规模层次上的更上一层楼。中国将担任2015年汉诺威电子、信息和通信博览会合作伙伴国,此种契机,也是共同开启“2015中德创新合作年”的重大切入点。同时,此次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已将2016年确定为中德青少年交流年。在加强技术合作力度、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硬件”互动的基础上,密切的人文交流也是打造了彼此外交的“软实力”。 李克强表示,中方对德方支持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表示欢迎。老旧版本的中欧投资协定,无法给足中资企业对欧投资的配套需要。在谈判的基础上来制定新的协议,符合中欧两方的经济发展利益。而德国作为欧盟有影响力的国家,在此协议的诞生上具有推动性作用。 “希望德方支持启动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研究”,也是李克强总理此次在磋商中表达的意愿。从以往规律来看,大型经济体之间商谈自贸区确实存在较多变数,尤其是在欧盟这样一个28个成员国并存的组织对象。不过对于德国来说,中国投资都集中在本国制造业,而这方面的产品正是中国市场大受欢迎。这是重大的经济增长极。对德国这样一个经济特别依赖外部市场的国家来说,和中国的经贸合作无疑是重大国家利好。这也成为德国会充分考虑支持启动中欧自贸区的可行性因素。 接力以上表述,李克强总理表示了“希望德方推动欧盟放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的意愿。其实,李克强总理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要求欧盟取消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这样做的最大目的,是要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一个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国家来说,这样不仅有利于打破中欧贸易之间的不平衡,更能在世界贸易中起到良性互动的榜样作用。 李克强总理说“中德同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德国有让整个民族骄傲的汽车工艺,而中国高铁也成了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最靓名片。两者都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都能跑出国家奋进向前的速度。如今,提档加速,中德关系已经是机车加满动力般的飞驰。而未来合作共赢的快车道,也早已为两国亮起了前行的绿灯。(吕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