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起,我国调整成品油等部分产品消费税,其中,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0.12元/升,柴油消费税提高0.14元/升。 如果从提高比例上看,这两种成品油的消费税增长都在12%以上。这个调整的时机恰逢国际油价八连跌,按照我国油价形成机制,这个节点本应是油价的第九次下跌。 那么,成品油消费税上调意味着什么? 就在成品油消费税上调前天,财政部相继拿出了5篇文章来向公众说明消费税的调整。仔细看下来会发现,这并不是对油价形成机制的调整,不是中央对油价下跌的托底,而是针对雾霾治理的财税手段。 “为促进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这是成品油消费税上调文件的第一句话,也是此次上调政策的目的。 此前的1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 按照这份草案,“调整能源结构,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将是各级政府职责。 如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如何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财税政策是当下最有力的方法。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表示,成品油消费税的调节功能在于,让耗能大、排量大的车多缴税,耗能小、排量小的车少缴税。 值得注意的是,成品油消费上调的同时,成品油价格调节基金被取消。一个上调,一个取消,目的很明确:治理大气污染。 众所周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且成品油消费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国内多个城市,雾霾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使用效率不高。 北京环保局拿出的数据显示,在北京,机动车排放是PM2.5本地污染排放的最大来源,占比31.1%。如何通过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降低来实现“蓝天白云”,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一直在思考的难题。 今年的APEC会议,北京市做了一次尝试,机动车单双号行使。 11月14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APEC会议周空气质量保障方案效果评估的初步结果,结果显示,11月1日-12日,北京市空气质量一级4天、二级7天、三级1天,PM2.5、PM10、SO2、二氧化氮(NO2)的浓度比2013年同期分别下降55%、44%、57%和31%。 在此期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总量大幅下降,其中,NOx减排44%,颗粒物(PM)减排58%,VOCs减排49%。 并不是说机动车单双号行使是解决雾霾问题的根本方法,但在现有条件下,减少机动车行使是解决雾霾问题的有效方法。 成品油消费税上调正是这样的思路。税负上升意味着消费者要多支付成本,成本增长的压力会使得一部分消费者转向别的交通工具。 事实上,2012年以来,包括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在内已有十多个国家相继提高成品油消费成本,降低能耗,实现绿色发展是这些国家调高成品油消费税的共同初衷。 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成品油税负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在欧盟等发达国家,汽油、柴油流转税税负分别为56%和50%,日本的汽油、柴油流转税税负分别为42%和30%,韩国的汽油、柴油流转税税负分别为52%和43%。此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后,我国汽油、柴油流转税税负将分别由32%和29%提高至34%和31%。 由于调高税率正逢国际油价八连跌,税率调整幅度与油价下跌幅度相抵,结果是油价不变,但提出这一点,消费者会明明白白:成品油价格中,消费税是提高了。 这不是个小数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汽油消费量为1290亿升,柴油消费量为2000亿升。此次消费税上调后,汽柴油消费税全年增加400多亿元。 有人会问,这增加的400多亿元将流到哪里去? 财政部的说明很明确,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新增收入,将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节约能源,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为了治理污染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多收的钱还将回归到环境治理中去。成品油消费税提高,就是如此。(记者 李松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