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合作人民币国际化再下一城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1-23 14:21 来源: 新华每日财经分析
【字体: 打印本页

中国人民银行22日发布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国家银行(瑞士央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在瑞士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有关事宜达成一致,并同意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瑞士,投资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继伦敦、法兰克福、卢森堡、巴黎之后,人民币国际化在欧洲稳步推进。

随着中央加速布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近年来不断加快,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从亚洲(香港、新加坡、首尔、曼谷、吉隆坡),到欧洲(伦敦、法兰克福、卢森堡、巴黎),再到如今的中东(多哈)、北美(多伦多)、大洋洲(悉尼),全球人民币清算网络正加速成形。此次人民币离岸中心在瑞士苏黎世行将“落子”,将有利于中瑞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促进双边贸易、投资便利化。这将在中瑞自贸协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瑞贸易和投资增长,同时也将为中欧合作产生积极示范效应。

得益于健全的银行体系和先进的资产管理水平,瑞士被誉为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业务领导者,中瑞加强金融合作无疑对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意义非常。李克强总理当地时间21日在达沃斯同瑞士联邦主席索马鲁加举行会谈时指出,中方欢迎瑞方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支持苏黎世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希望瑞方为中资银行在瑞开设分行提供便利。

一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通行程度,不仅是这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反映,也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根据环球银行金融通信协会(SWIFT)数据,去年5月,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去年10月,在161个与中国内地和香港进行交易支付的国家和地区中,5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的比例达到10%以上,人民币正坚定地走上全球化的道路。本币互换、建立清算机制、给予RQFII配额、本币直接交易、发行债券等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组合拳。

但从美元、英镑等国际化历程看,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实践表明,要想使一国货币完成国际化,前提条件至少应包括:透明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成熟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高度开放的资本账户,这些都是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可见,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要走稳走远,不仅需要推动向外积极“布点”,还需要推动国内金融市场全面改革,才能真正“点亮”人民币离岸中心,充分发挥辐射效应。(邓茜)

责任编辑: 卢静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