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出海促国际互利共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5-07 10:03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字体: 打印本页

    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扩大开放促发展升级。

  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意义深远。诚如会议新闻稿所言,契合国外需求和意愿,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更可以倒逼我国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优进优出,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互利共赢。

  我国与有关国家的产能合作示范建设正积极推进。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主动开展与哈萨克斯坦、印尼、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家的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化工、机械、有色、轻纺等产业领域进行深度对接,已签约28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30亿美元,对我国优势产能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同时,与印尼、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家也初步确定了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的早期收获和远景项目。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的冲动十分迫切,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量很大,而我国在装备和产能方面占有质优价廉、综合配套强的优势。支持中国装备出海、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扩大产品进出口,并叠加产业出口,注重消费品出口,更注重投资品出口,既着眼当前,又顾及长远,能实现我国和进口国双方互利共赢。这样做,有利于克服经济下行风险,有利于外贸转型,有利于拓展我国发展新空间,也有利于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创造更多机遇。

  这其中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一是铁路、电力、通信、建材、工程机械等五大装备产业已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特别是重装设备由“傻大黑粗”变身“威武雄壮”,成为中国装备产业的名片;二是装备出海对接不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这契合“一带一路”战略,通过装备产能合作投资,推动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推动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三是装备走出去实践“优进优出”的贸易战略转型,有利于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推动形成优进优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

  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台国际大戏,需要政策劲风助演。此次常务会议提出了诸多政策性要求。

  首先,要用质量和信誉建口碑、树形象。此次,以铁路、电力、通信、建材、工程机械等五大优质产业为先锋,登上出海第一船,就是为了告别“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尴尬年代,在国际市场建造口碑,树立形象,要让中国装备享誉世界,打造出口靓丽新名片,要向世人宣示,“中国制造”不再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而是有着创新的新定义、新概念。同时要尊重合作方意愿,不强人所难,既要满足市场需求,又要规范中国企业涉外经营行为。

  其次,要构建上下游协同的产能合作链条。此次会议强调,装备出口不再是产品“单兵突进”,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兵团推进”,要注重技术交流,做好后期维护服务,做到装备走出去与配套服务共推进。这样做,可使整个产业在海外落地生根,达到产能合作和技术升级双丰收。

  再次,要融资跟进。无论是装备出口,还是产能合作,都离不开资金支撑。此前,工信部、中国进出口银行已联合发布《关于加大重大技术装备融资支持力度的若干意见》。此次会议又作出新的规定。一要采用市场化方式,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障水平。二要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跨境清算效率,满足各主要时区的人民币业务发展需要。三要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股票、债券等在境内外筹资,找米下锅,不单纯依赖银行贷款。

  还有,要简化境外投资管理。此次会议前,国务院已有规定,必须突出深化改革,除少数必经批准的外,其他境外投资一律取消项目核准,实行备案管理,清理取消束缚对外投资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和收费,让企业放开手脚闯世界,使产业在国际同台竞争中不断升级。这一次又提出,在搭建政府和企业对外合作平台的同时,要推动标准国际互认,注重风险防控,促进企业有序竞争。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中介作用,提供法律、税务、知识产权等服务。

  总之,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关键是要完善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商业运作的合作机制,汇聚各方面的能量,使中国装备走得出、走得远,使国际产能合作能恒久、能共赢。(蔡恩泽)

 

 

 

责任编辑: 陆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