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怎么看懂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6-11 10:20 来源: 中国证券网
【字体: 打印本页

    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等实物量和金融指标的变化与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常被大家认为是观察经济走势的风向标。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服务业比重快速增加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上述指标与整体经济的数量关系也发生一些变化。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昨日在解读判断经济形势的指标体系时说:“在既定条件下,如结构不变、技术水平不变,用电量、货运量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用电量、货运量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增长;反之,则意味着经济增长下行。如果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技术水平提升,用电量、货运量与经济增长变化之间不一定是正相关。”

    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经济运行的走势,需要选择若干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现状、紧扣经济基本脉络的经济指标。以前无论是GDP还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反应经济发展上难免会引起争议。选择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等指标评判经济运行状况,是对经济运行数量关系和客观规律的科学把握,符合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和我国实际。

    “社会用电量增长7.5%,货运量增长9.9%,主要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长相互匹配。”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如是说。

    电力行业人士指出,用电数字难以造假,发多少电就会用多少电,无法存储,而且这些都是实物量,不含价格因素,更能反映经济的好坏。

    刘尚希表示,观察经济形势,既可以用复杂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来分析,也可用较为直观和简单的指标和方法来反映。例如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就是较为直观的简单指标,一定程度上可用来判断经济形势变化。但必须注意的是,用电量、货运量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化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更不能以它们之间的同向变化来判断经济形势,以为用电量、货运量下降就是经济下行的标志。”

    今年一季度,中国铁路货运量完成8.7亿吨。同比下降约9%,其绝对数量回到2010年同期水平。今年前两个月全社会用电量也增长缓慢,1-2月用电量同比增长2.5%,创23个月次低,2月还出现了负增长。不过,4月全社会用电量出现三个月来首次同比正增长,5月铁路货运量环比微增2.73%,释放了经济回暖的迹象。

    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指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变化表明,发展阶段在变,科技进步加快,经济指标间的关系既有不变的内容,也有变的成分,分析判断经济形势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的视角,辩证看待变与不变的关系。

    刘尚希认为,在转入经济新常态的这个过程中,经济系统的变化不是物理性的,而是化学性,尤其是新型业态不断产生,经济的服务化、金融化、数据化,超出了原有经济理论的解释力,各种经济指标的含义实际上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已经有了新内涵。数据是死的,而其含义却是不断变化。因为经济系统内部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指标数据反映出来的实质也变化了。全球经济都面临着结构性问题和结构型改革,我国也不例外。

    他表示,降低单位GDP能耗,优化运输结构,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等等,都是当前结构调整中的内容。这些方面取得进展,就会在用电量、货运量等指标与经济增长变化的关系上发生不同于以前的相关性。当前用电量、货运量与经济增长的反向变化,与其说是经济下行的先行标志,倒不如说是结构调整有了进展的反映。就此而言,这是一种向上的变化,是乐观的,而不是一种向下的信号。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新阶段。尽管经济运行存在较大下行压力,但无论从用电量、货运量等指标看,还是从就业、收入和节能等指标看,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记者 李苑 梁敏)

责任编辑: 林巧婷
 
中国政府网
EN
https://www.gov.cn/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已删除
如您是在地址栏输入网址的,请确认其拼写正确,并注意网址的大小写字母区分。
了解中国政府网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