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为发展中国提供动能

2015-06-25 19:56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字体: 打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会议认为,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并确定了相关支持措施。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作为现实和未来的一种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是未来发展不可回避的选项,目前大家所熟知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 “互联网+”的杰作,而要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离不开“互联网+”的在其间扮演关键角色。

  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其列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使“互联网+”迅速成了一个公众热词和关键词。首先,“互联网+”对经济转型、创业创新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加速国内相对落后的相关产业的效率、品质、创新、合作与营销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平台支持作用。其次,互联网的想象空间巨大,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发展业态,互联网除了是一种工具化载体,还有以观念所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假若每个人都具有了互联网的思维,那么创新求变才会有更为坚实的基础。再次,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是传统产业焕发生机的必然路径,否则传统产业将面临淘汰的危机。最后,“互联网+”的效果由市场和消费者来选择。“互联网+”对于培育经济新动力、新引擎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脉相成。

  然而“互联网+”是什么,它又与“+互联网”有什么区别,是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这样的问题虽然经过了多方的讨论,但依然没有形成全面共识。树立互联网思维,观念理念亟须跟上。“互联网+”,加什么、怎么加,还有诸多瓶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要求。包括很多地方的决策者,对于“互联网+”的概念还相当模糊,没有做好思想和观念转型升级的准备。据江苏南通市经信委统计显示,根据前期抽样调查情况,目前该市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企业仅达40%,近五成的企业网上销售额占销售额在10%以下,超过30%的企业未开展网上购销工作。作为经济发达城市尚且如此,全国其他地方的状况就不难想像。

  如何实施“互联网+”行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去实现,还需要政策层面更加明确,从而将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最终落实到每个细节。因为推动“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适合其生存的土壤,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机制、体制、人才保障和政策支撑。因而,全面编制国家级的行动指导意见已迫在眉睫。

  《“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的实施,为“互联网+”行动既提供了宏观指向,又落实了主要举措,既对“互联网+”进行了明确的解释,又对如何落实提供了支持措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由此也标志着“互联网+”行动已然实现了“升级版”,随着“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国内经济发展方式也将迎来悄然的转变,过去的发展模式和方式将会被逐步替代,国内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会萌发出新的动能。(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王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