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实施两年多来,各项数据已经显示出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民群众将如何“点评”,成为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方向之一。 今年6月,国家行政学院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调查。该调查覆盖山东、浙江、广东、湖北、江西、山西、陕西、内蒙古、四川和辽宁等10个省份,样本量过万,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简政放权改革很有必要,并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对下一步深入推进这项工作充满期待。 具体来看,优化政府服务的满意度最高,达到94.6%;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的满意度也达到93.5%;此外,对取消和减少资质资格改革表示满意的受访者为91.5%,另有91.1%的受访者对商事制度改革表示。 相比前述几项,清理收费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管的满意度略低,分别为87.3%和79.9%。 尽管群众整体来看对改革表示出较强的满意度和极大的期待,但认为简政放权等改革“有必要,不满意”的受访企业仍有5.5%,认为改革“效果不明显”的受访企业占到26.7%。有关专家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改革成效与社会期望值还存在一定距离,社会对简政放权等改革还有热切关注和期盼。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改革效应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和群众会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利好。他同时也表示,有关部门要多倾听群众的意见。 总体来看,部分受访企业希望能在“放、管、服”上继续加大力度,以期取得更大成效。 例如,75.8%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大力优化政府服务;71.6%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70.1%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71.4%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加大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力度;66.6%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62.1%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清理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收费;51.9%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减少资质资格认定;37.6%的受访企业认为工作生活中要求提供的资质资格证件仅是“少数有必要”;48.3%的受访企业期望进一步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国家行政学院发展战略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宝成也认为,在经过两年多的推动之后,现在改革进入“攻坚战”,剩下来的权力含金量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难放,更需要政府一鼓作气攻坚克难。 对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群众又有哪些建议,点了哪些“菜”呢?调查显示,包括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和压缩审批时限,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的承接能力,进一步统筹协调推进改革,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度等方面最受关注。 此外,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丁茂战提出,地方政府的权力都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皮还在,毛难去”,因此,在要求其取消和下放这些审批权的时候,需要考虑从顶层设计角度,对以往的政策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王子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