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向好”的经济成果需要改革来巩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7-16 10:55 来源: 光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以改革释放创业创新活力;部署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在扩大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7月15日中国政府网)

  “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于中国经济上半年表现给予了中肯的总体判断。与之对应的,是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上半年GDP同比增7.0%”经济运行数据。

  半年GDP增长7%,这个经济数据放在世界的横盘上比较,已是难能可贵的成绩。7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3%,比4月的预测值下调了0.2个百分点。在观察家和权威者的层面上,就已挑明了世界经济的上行压力巨大。

  在区域热点来看,希腊债务危机搅动整个欧洲神经,埃博拉病毒让非洲大陆惴惴不安,石油价格大幅下跌让拉美以及俄罗斯等较大的转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前景面临诸多难题,中东又被极端组织拖进泥潭,在全球经济依然存在下行风险的背景下,中国GDP增速7%,可谓为世界提供了区域性的强劲经济支撑点。

  7%的GDP增速是在中国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前提下取得,它的实际作用点在于此次常务会议所提到的“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活力动力继续增强”,并继而在“各类市场稳定等方面都取得积极成效”。GDP核算是很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往往是中长期的汇总集成,而其中的这个稳定的“稳”字,要读懂它的意义,所截取的观察点就需要追本溯源。

  取个经济数据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从4月份5.9%,5月份6.1%,6月份回升到6.8%。从需求角度来看,三大需求都在逐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5、6月份当月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顶层设计的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举措,从之前的指定,到现在的落地,经过半年的历练,中国经济“稳”字诀已经取得显性的成果。

  当然,判断经济是否“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举例的数据肯定不能太过单一。据统计,上半年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1%左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快于GDP增速。在5月末来看,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月末减少15万平方米,房地产投资有望扭转下行趋势。到了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呈现持续小幅扩张的趋势。房地产发出回暖信号,企业预期稳定向好,下半年经济普遍看好也呈现可预期的态势。

  除了“稳”,还有“好”。15日的常务会议提到,“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提供可能,也为GDP增速提供了优质增长力。譬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推动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上半年经济增长的创新动力逐渐显现。此外,现在每天注册企业已超过一万。劳动者在各个方面的创新同时,也积极地活跃着自己对于社会的“细胞属性”。这些,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好”的基础。

  不仅是“双创”,还有现代服务业的“好声音”。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比第二产业高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9.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了这些行业的投资增长,这为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

  中国经济有“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表现,是一系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带来的的效果,是认真执行顶层设计的决策部署结果,也是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必然。同时,还说明中国经济还有更多的增值空间。可以说,“上半场”的成绩是可喜的,关键是打好年度经济“下半场”。

  对此,常务会议就提到“下一步巩固稳中向好基础,继续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并给出了“继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力度,清除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束缚和羁绊”等一系列的改革“组合拳”。

  巩固“稳中向好”的成果,实属不易。毕竟,在经济总量和下行压力的双重作用,其“地心引力”不可谓不小。但只要抱着继续改革的信念,继续持有对中国经济的乐观判断,“稳中向好”的经济基础被巩固,乃至于被推进,都是可行和可期待的。(皮波)

责任编辑: 张维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