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布城镇棚户区改造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这也是国家统计局首度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到城镇棚户区改造的统计范围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国家统计局获悉,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选取了北京、河北、山西等20省(区、市)的10100个城镇棚户区居民调查样本,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 调查从群众对于棚改政策、工程质量、交付时间、基建、配套服务、安置补偿标准等棚改建设的多个方面去了解群众对棚改的满意度。 根据调查,棚户区居民对棚户区改造政策满意度很高,对其政策落实情况满意度也较高。 调查显示,对当地棚户区改造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参与改造的棚户区居民表示“满意”的占29.1%,表示“基本满意”的占43.6%,合计为72.7%;其中国有林区(林场)、三线企业集中区棚户区居民的合计比重分别达87.7%、77.3%,而国有工矿、资源枯竭型城市棚户区居民的合计比重仅分别为67.1%、62.3%。 针对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改造周期长”的比重较高占比45.2%,其次分别是“安置面积不合理”、“政策透明度不高”、“补偿资金不到位”、“配套建设跟不上”。 调查结果亦显示,棚户区居民在基本肯定棚户区改造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也要求继续加强这两方面配套设施建设。 对棚户区改造的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等)情况,参与改造的棚户区居民表示“满意”的占25.8%,表示“基本满意”的占40.2%,合计为66.0%;其中国有林区(林场)棚户区居民的合计比重达80.9%。 对棚户区改造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教育、医疗卫生等),参与改造的棚户区居民表示“满意”的占23.4%,表示“基本满意”的占40.2%,合计为63.6%;其中国有林区(林场)、改造已完成棚户区居民的合计比重分别达77.1%、78.5%。 根据国务院的安排,2015—2017年三年内要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住房180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 棚户区改造在2015年步入大举开建和攻坚之年,“棚户区改造的核心就是解决一大批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使千百万困难群众告别“忧居”,同步发挥助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的积极效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所长任兴洲说。 和此前相比,任兴洲称,新一轮的棚改政策有了较大的变化,更成体系,更系统,比如国务院此前出台了有关棚户区改造的意见,意见中棚户区改造的多个问题,比如资金怎么筹集,怎么推进都予以明确。 进入2015年,全国棚户区改造迎来攻坚之年。“大举开建棚户区改造不能忽视的就是其作为民生工程,是否让人们群众满意,确保安居,”任兴洲认为,这也是以棚改为代表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改变。(纪睿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