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肃懒政成下一步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9-25 10:22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3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要议题是听取第二批核查问责不作为情况的汇报,厉督真抓实干促发展。会议认为,加大督查力度,坚决整肃懒政怠政等不作为行为,推动争相干事、有作为,是狠抓政策落实促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为7%,进入第三季度后,宏观经济中的多项重要指标仍然下滑。一方面,除在通胀带动下名义消费弱势回升外,PMI、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等实体经济指标较二季度还在放缓,显示实体经济运行继续承压;另一方面,由于股票市场自6月中旬以来已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金融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上半年大幅减弱。这使得当前中国经济在稳增长方面的压力增大。市场普遍预期三季度GDP增长达到7%的概率较小。

    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年中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既有可能是客观上的无法作为,经济形势不景气导致有力难施,因为在当前世界经济大环境下,各国经济都面临着困难,中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也有可能是主观上的不作为,也就是庸政、懒政、怠政与不为。从经济上看,懒政等不作为行为对中国经济有一种缓慢的杀伤力,对于本来就内需不足的中国经济可谓雪上加霜。

    当前,在经济下行和持续反腐的背景下,国内官员和国有企业的“懒政”现象日渐增多。一位投行界人士最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大型国有企业的董事长,近月在办公室装了一架带有电视的跑步机,每天上下午各跑两个小时,据称已经看了七十多部电影。这家公司除了部委指定的项目外,近月没有主动参加过一次投标。公司自己的招标项目,也没有其他公司来投标,民企不敢参与,国企懒得参与。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懒政”和 “不作为”像传染病一样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中蔓延,而且中央不少部委也出现了同样的怠政倾向。“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成为当前不少官员的真实想法,很多地方的发展因此而慢了下来。

    一些企业家表示,现在土地供了,资金批了,项目却推不下去。表面上看,是国家财政资金效能低下的问题,深层次看,恰恰折射出新形势下庸政、懒政、怠政现象的抬头,甚至蔓延。在这种畸形的 “政商关系”下,官员和企业家之间隔着无形的“玻璃门”,企业发展得不到正当支持和服务。类似的情况在一些基层调研中可以得到验证。国家发改委投资司研究员罗松山在此前的一次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原本正在进行或者准备上马的重大投资项目,由于一些政府官员的落马而被停了下来。原本活跃的资本方,也由于当地政治生态的变化而遁匿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甚至由于官场环境和人事的变化,而不敢作为。他们担心在他们无法明确预期的不确定时期,做什么都容易出问题,索性干脆不做。换言之,懒政与不为已经成为制约财政与投资政策效果的消极因素,在地方形成了实质上的财政政策紧缩。可以这样说,懒政等不作为行为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央稳增长措施出台的效果。

    由此可见,现在治理懒政等不作为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如果中国的官员体系和国企体系不行动起来,很多事情将无法推进。

    关键之处在于,懒政等不作为行为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据了解,“反腐败”、“反四风”导致“懒政”现象抬头的说法引起了习近平主席的关注,习近平曾对此表示:“所谓‘为官不易’、‘为官不为’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要深入分析,搞好正面引导,加强责任追究。”

    李克强总理也表示:“有‘勤’无‘廉’,政失之于公,有‘廉’无‘勤’,政失之于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他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他说,“对那些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的行为,要严厉问责。”李克强强调,“我们要锲而不舍、狠抓落实,坚决克服不作为的懒政、庸政!”

    目前来看,当反腐败大局确定之后,下一步中央将会腾出手来整治“懒政”现象。实际上,这种行动已经拉开了序幕。从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信息来看,在前期第一批已有7个省对59名干部问责的基础上,针对资金沉淀、项目拖期、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不作为问题,截至今年8月底,分别收回中央和地方存量资金109亿和2966亿元,处置闲置土地31.25万亩,近期还有20多个省(区、市)将依法依规对包括厅局级在内的200多名干部问责处理。

    会议要求,年底前,对各省(区、市)尚未处置完毕的闲置土地,按面积收回或扣减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要制定督查办法,推动各部门、各地方主动自查、层层督查,并接受人民监督。要把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与督查结果衔接,用问责利器祛除不作为的 “病症”,让不作为的“太平官”混不下去。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落实政策措施作为“军令状”和铁的纪律,主动破解改革和发展难题,确保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

    客观而言,反腐败会抑制官员们做事的冲动和愿望,懒政在许多地方已经不是个别问题,而是普遍事实。当市场力量还不够强大时,官员懒政对短期经济必然存在影响。要扭转机制问题、改变逐渐形成的“多做多错”的观念,应该在这些方面发力:一是从整个制度体系的改革来做起,特别是要加强政府管理的顶层设计,使各个地方政府之间能够在动作协调方面、在制度出台的配套方面能够采取一致的措施;二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公务员淘汰制度,考核跟绩效联系在一起,从制度上预防不干事,让不干事的官员通过业绩考核离开岗位;三是真正引入社会各界的参与,对政府行政形成监督,从国务院多次邀请第三方机构“督政”来看,这种做法已经上了轨道,正在规范化、常态化。总之一句话,只有形成正向与负向的激励,才可避免懒政、人浮于事。

    当然,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最需要的是市场化环境,这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贵的是,在中国经济遭遇现实压力之时,中国最高领导人已经明确表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我们将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义无反顾地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透露出,中央推动改革的方向、决心、信心不变,中国经济最大的潜力就在于,只要不断坚持改革、向改革要红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能使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记者 周子勋)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