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证合一"全国实施半月 专家评价"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0-15 17:05 来源: 央广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导读】“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实施短短10多天,九成企业对改革表示“非常满意”。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10月1号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实施满半月,这项改革实施情况如何?效果怎么样?工商、税务、质检三部门负责人给出答案:全国31个省区市全都完成了登记业务系统的改造、升级、对接,以及对企业公示系统的改造升级,基本实现了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全国累计核发“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营业执照超过28万张。

    所谓“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简单理解,就是简化企业登记注册的手续,由原来三个证变成一个营业执照和一个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这项改革的一大特点是加强部门间的“数据流动”。以前,“企业往多个部门跑”;现在,“信息在网上跑”,企业不用再跑“冤枉路”。比如在福建,改革前申请人需要分别向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公安五个部门提交5套35份材料,至少需要10个工作日,往返10次以上才能办好证照。改革后,只需提交1套12份材料,快的仅需1个工作日就能完成。

    对这项改革,人们纷纷点赞。有调查显示,83%的企业认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办理过程十分方便;90%的企业对这项改革“非常满意”,10%的企业“基本满意”。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从长远来看,这种制度改革的红利会慢慢释放出来,我们应该以“三证合一”制度改革为契机,尽快落实“一照一码”的改革措施,更好地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不过,刘俊海也提醒,在推进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在“三证合一”的改革过程中要严格恪守“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制政府理念,这就要求扭转过去存在的懒政、惰政及怠政现象。第二,要坚持“以民为本”的精神,把让投资者、消费者和老百姓满意作为衡量“三证合一”改革制度的标准。第三,消除各部门传统“各自为战、各管一半”的监管缺陷,要让各行政监管部门之间形成合力。“三证合一”改革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够完成的,而需要三个部门甚至是多个部门的配合。

    对此话题,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做出进一步解读评论。

    经济之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是国务院直接部署、李克强总理亲自督促落实的重大改革。克强总理曾经提出,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您觉得,从这一改革推进情况来看,效果如何?

    施正文:此次“三证合一”改革,中央和各地高度重视。实际上“三证合一”改革从去年起就开始在各地实施。到目前为止,这项改革的推进速度和力度超过了预期。从登记的情况来看,市场上的反应很好,登记企业数目大幅提升。此外,多头登记、重复提交材料等致使行政效率低下的情况都得到了有效缓解。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也提高了行政效率,大大缩短了登记时间。总而言之,从便民、优化服务、增强法律意识等角度来看,改革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经济之声:有专家曾断言:“三证合一”将隆重地载入中国“政府机构优化”的改革史。您怎么评价这一改革的意义?

    施正文:“三证合一”虽然是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但是它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企业登记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到我们的政府制度。因为“三证合一”所涉及的工商、质监、公安及税务等部门,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碎片化的管理模式。本部门自成一体的方式,实际上割裂了政府管理所要求的协同性,所以它不符合现代协同共治的治理方式。而此次改革,就是打通了诸多环节之间的阻碍,实现了材料、信息及档案的共享,所以它是政府治理方式上的改革。此外,这些改革措施都是通过法治的形式来实行的,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政府治理法治化的过程。因此,这项改革确实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经济之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因涉及多部门职能、部门利益协调难度较大而被认为是最难啃的骨头。目前看来,这场攻坚战已经初战告捷,破局的经验是什么?

    施正文:这次改革是由国务院直接部署,并由总理亲自督办,引起了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这就体现出我们的改革在进入深水区的时候,必须要摒弃各部门的传统做法,以现代化、法治化的方式推进。此外,这次改革经过广泛的协商调研和统筹设计,从目前来看具备很强的操作性。(记者 马尚田)

责任编辑: 宋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