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两国在“对接”中完成合作升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1-02 10:35 来源: 光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李克强总理与韩国总统朴槿惠31日在首尔青瓦台总统府会谈时,用“一、四、二”这三个关键数字规划两国关系。即:坚持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一个大方向,推动中韩四项国家战略对接,搭建青年创新创业、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两个合作平台。(10月31日中国政府网)

  “三个关键数字规划中韩关系”,媒体对李克强与朴槿惠会谈见面予以如此有喻意深度的文章标题,堪称精准到位。而“对接”,也成了被解读的关键词。

  李总理此访将重点推动中韩四项发展对略实现对接,包括中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韩国的“创新型经济”,“中国制造2025”与韩国“制造业革新3.0”,两国开拓第三方市场政策,中国“一带一路”与韩国“欧亚倡议”。之所以统称为“发展战略实现对接”,就在于两者存在着不排斥对方的融合作用。而这些对接,也绝非是两国在外交辞令上的客套之举,而是都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从历史渊源来看,韩国“创新型经济”是韩国从农业国家转型为现代工业国家的“推进器”,虽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但与中国此刻国内转型升级的经济“新常态”依然是有历史共同的切入点。中国的“双创”,是为解放生产力,以更高形态的方式来完成产业升级。这也是我国进入“新常态”之后,政府打开“工具箱”来发展方式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切入点。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中国打造了发展新引擎,在世界经济低迷和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9%,并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这其中,“双创”功不可没。基于这种认识,韩国也有“强强联合”的述求。两方的愿景,在此处不仅是重合,更将产生相互螺旋向上的动力。

  而“中国制造2025”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包括能够和德国“工业4.0”进行深度对接,在于它核心在于围绕这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发出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铿锵呐喊,不啻为挺起一个国家经济的脊梁。而韩国正是通过造船、汽车等制造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它对于“中国制造2025”同样抱着惺惺相惜之情。毕竟,中国广阔的市场,将以极大的接受度来拥抱韩国制造。而建立一个共赢机制,是彼此走得更远的重要契机。

  而对于两国开创第三方市场的政策,解读起来则更加容易。譬如,中国手机巨擘的华为公司之前就已经深耕韩国市场,而大家都知道韩国三星手机也是以智能标杆而风靡世界的。正是因为韩国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某些志存高远的企业,才愿意把创新考验放在这里进行试水。最新的产品放在韩国商用,有利于技术的催熟,再辅以中国产能的多量支持,彼此合作的产品就能在印度等第三方市场上所向披靡。除了手机,其他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甚至包括《我是歌手》这种综艺节目的中韩软实力合作,继而在东南亚地区产生积极效应。这种中韩之间进行互补的形态,也将成为将来的趋势所在。

  往宏观来看,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两国在贸易方面,都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包括两国之间的国家发展构想都有往欧洲延伸的默契。中国是“一带一路”建设,韩国是“欧亚倡议”。都是向西走,都有“多元化、高水平”的发展述求。两国也肯定会把双边经贸合作转换成多边贸易合作的渠道共进式之深入交换意见,并更能在“对接”中完成合作的诸多升级。(谢伟锋)

责任编辑: 温雅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