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合作面临更大机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1-10 11:01 来源: 瞭望
【字体: 打印本页

11月1日,李克强在韩国首尔出席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应韩国总统朴槿惠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31日至11月2日对韩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韩国期间,李克强出席了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应约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中日韩合作重启令人欣慰

    经过了三年半的中断之后,11月1日,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标志着中日韩合作重回正轨。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全球范围内地区一体化合作快速推进两大背景下,中日韩合作的这一新局面令人欣慰,也让人充满期待。

    中日韩三国在地区和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不言而喻的。对于亚洲来说,中日韩构成了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占到亚洲GDP总量的70%。通过对全球各区域经济的比较,可以看到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总量已占世界第三位,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的第三大经济力量,GDP占世界总量的20%,外汇储备合计占世界外汇储备总和的40%。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包括亚洲在内的广大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2014年三国贡献了亚洲经济增量的70%和世界经济增量的36%。毫无疑问,中日韩既是亚洲经济繁荣最重要的支柱,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

    正是在经济发展和地区合作需求的强力推动下,自世纪之交中日韩合作启动后,发展迅速,在各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中日韩合作成就最大的还是在经贸投资领域。三国间贸易额从1999年的1300多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6900多亿美元,增长超过4倍,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日本、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日本、韩国在中国贸易伙伴中分别位居第四位和第六位。日本、韩国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截至2011年底,日本、韩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分别接近800亿和500亿美元。

    促进三国间经贸投资合作的协议和机制也在同步发展。中日韩投资协定谈判于2007年启动,2012年3月结束,2014年5月协定正式生效。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共识下,2010年5月,由政府、产业、学界共同参加的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正式启动,经过三方共同努力,2011年12月研究完成。2012年5月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正式决定启动谈判,并于2013年3月在首尔举行了第一轮。

    中日韩经贸合作对东亚乃至亚太的地区一体化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中日韩自贸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东盟在2011年底的东亚系列峰会上提出了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构想,得到中日韩和其他伙伴国的支持,在次年的系列峰会上正式宣布启动RCEP谈判,东亚一体化向前迈出了重大一步,也为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然而,由于日本政府于2012年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及在历史问题上日益右倾,中日、韩日就领土与历史问题摩擦加剧,政治外交关系急剧恶化。这不仅导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部长会议等高层交流机制中断,也严重影响了经贸合作。2013年,中日韩的贸易总额为6814亿美元,与2011年持平,并无增长。2013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减少4%,2014年更是出现了38.8%的创纪录下滑。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元的,但政治关系恶化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

    事实表明,中日韩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与相互需求是促进合作的天然动力,但并非维持合作的必然保障。对于中日韩这样存在深刻历史和领土问题的邻国来说,必须有强大而真诚的政治意愿在经贸合作的同时加强政治交流、提升政治互信,以政保经、以经促政,才能保持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值得庆幸的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日韩政治外交关系从2014年底开始逐步回暖,中日韩部长会议等合作机制也恢复正常,最终在3年多后实现了此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重启。

    三国面临巨大新机遇

    应当指出,在合作受阻的三年中,中日韩、东亚地区和全球经济政治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重回正轨的三国合作仍将面临着巨大的新机遇。

    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中日韩三国经济都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阶段,都有拓宽海外投资与出口市场的巨大需求,通过深化三方务实合作促进共同经济增长是互利共赢的。与此同时,中日韩的经济互补性进一步强化,三方在国际产能、创新经济、信息技术、减贫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三国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共同点日益增多,有利于实现对接,推动合作向着纵深化和长远化方向发展。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韩国也在推动创造型经济政策,日本则实施科技立国政策。这为三国加强交流对接,探讨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大数据等领域加强联合研发等合作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当前,东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节点。今年年底,东盟共同体将宣布建成;同时,按照时间表的安排,东盟主导下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也应完成谈判。然而,在目前世界经济的三大经济圈(欧盟经济圈、北美经济圈、东亚经济圈)中,只有东亚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自贸安排,考虑到中日韩与东盟之间均已建立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的成败就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决定因素。

    但是,占东亚90%经济总量的中日韩三国,其内部贸易额仅占三国外贸总额的19.2%,经济互补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中日韩合作也肩负着东亚经济发展和一体化的重大期待,未来三国合作的当务之急就是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早日完成,发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压舱石”作用。

    中日韩三国投资协定已于2014年5月生效。本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重申,将进一步努力加速三国自贸区谈判,最终缔结全面、高水平和互惠的自贸协定。

    风雨过后,彩虹更美。重回正轨的中日韩合作面临更大的机遇,也肩负着更多的期待,三国必须抓紧时间、深化合作,为地区一体化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 唐奇芳)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