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 “十三五”规划鼓舞人心、全民期盼,尤其是作为“十三五”核心目标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更是让亿万普通老百姓看到了正在不远处向自己招手的美好生活。但目标的美好并不代表着过程的顺利,美好的目标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拿出更多的智慧。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局势短期内难以走出低迷困境,而国内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的当口,要在五年的时间内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并不容易,也不轻松。 但我们的信心也不是没有根据的,正如在这次座谈会上,与会的各路专家学者和各行业企业负责人所表示的那样,即便我们今年以来面临着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因为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从央企到民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保持了国家经济基本面的稳定。这显然主要得益于企业转型升级所推动的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创新创业”热潮所激发出来的巨大潜力与活力。而这些因素,也是我们在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小康”社会中必须的依赖。 在这次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统筹施策、改革攻坚、真抓实干的工作思路。这十二个字的工作思路,每一个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在往“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却都不可或缺。只有统筹施策,才能既保证中央各项经济政策能够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和推行,同时又给予地方能够根据自己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而改革攻坚,尤其是经济领域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这是社会各界的共识,那么也就意味着剩下的地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意味着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和魄力。真抓实干,自然不用多说,没有真抓实干精神,没有真抓实干行动,“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在具体的工作措施上,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发挥财政、货币、产业、价格等政策的作用,注重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打好组合拳,找准平衡点,强化逆周期调节,稳定市场预期。今年以来,为了实现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目标,中央政府一直强调要积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并且对企业减轻税负负担,各种行政事业收费负担,这些措施在帮助企业渡难关、调结构、增后劲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预见的是,这些财政、税收等调控政策,在“十三五”期间会继续使用,只不过使用的过程会更加灵活,使用的手段会更加丰富,以求尽最大限度减少这些政策负面影响的同时发挥出最大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出现,“互联网+”时代的带来,都为我国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注入了更大的活力,为“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全面小康”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苑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