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访问马来西亚,为何专程拜访郑和文化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1-23 04:0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0日晚抵达吉隆坡出席第十八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十八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以及第十届东亚峰会,并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

    总理在马来西亚忙些啥?

    11月21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吉隆坡下榻饭店会见印度总理莫迪。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到达吉隆坡的第二天,李克强总理正式开启了紧凑的访问行程。21日上午,总理的第一场正式活动是在下榻饭店会见印度总理莫迪。“老友相见”,就世界经济前景和中印两国经济发展交换了意见。

    随后,总理出席第18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会议结束,返回下榻酒店后,李克强总理“见缝插针”地同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举行了中澳总理年度定期会晤。两国总理一致同意尽快生效中澳自贸协定。

    在会见特恩布尔时,李克强总理宣布,中方将出资2000万澳元,推动有关国家继续对马航MH370航班搜救工作。中方这样做主要本着对“人”的最大尊重。

    再之后,李克强出席第十八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发表重要讲话。

    此外,21日晚,李克强总理还在吉隆坡下榻饭店分别会见老挝总理通邢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

    22日,李克强出席第十届东亚峰会,就各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提出五点倡议。

郑和文化馆

    22日下午,李克强访问马六甲州,专程去拜访郑和文化馆。

    为何专程拜访郑和文化馆?

    行程满满的李克强总理,为何专程赴马六甲州拜访郑和文化馆?

    日前,马来西亚多家主流媒体刊登了李克强题为《历史的航道、崭新的坐标、扬起的风帆》的署名文章。

    这篇1800多字的文章,用了近五分之一的篇幅引述郑和下西洋的例子: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曾七下西洋,五次经过马六甲,在中马两国史书上留下丰富的记载,三宝山、三宝井和许多美丽的故事广为流传。

    李克强将此归功于郑和当年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据记载,郑和在这里敦睦邦交,发展贸易;帮助当地军民修筑城墙,驱逐海盗,平息冲突,维护海上安宁;传播农业、制造、医学等生产生活技术。他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来到富庶之地,并没有搞掠夺,也没有搞扩张,更没有搞殖民,留下的是当地传颂了几个世纪的善举和义举。

    马六甲处处可见郑和当年雄风

    始建于1403年的马六甲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郑和下西洋航线上极具多元文化价值的城市。曾有媒体报道,马六甲市的华侨和中国血统的马来西亚籍人,占全市人口的75%,这里的人对郑和也最为崇拜,在马六甲处处可看到郑和当年的影子。

郑和文化馆

    李克强总理此次拜访的郑和文化馆,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侨华人出资,在马六甲郑和官仓遗址上建成。该文化馆总面积八千平方米,共三个楼层,分郑和在中国、郑和在马六甲、郑和宝船三大部分,郑和文化馆设有明皇宫、马六甲厅、妈祖宫、科学航海厅、李甲茶馆、郑和宝船、官厂模型、元明瓷器珍藏、郑和生平木偶戏,以展示600多年来中国文化和马来文化相互交融的情况。

郑和文化馆

    除了郑和文化馆,为纪念郑和而建的 “三保庙”也位于马六甲市城内。整个建筑飞檐翘角,红柱粉墙黛瓦。据传,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从中国运来的。大门上一副对联十分醒目:“五百年前留胜迹,四方界内显英灵”。庙内一尊戎装佩剑的郑和像,上挂“郑和三保公”篇幅,两旁排列着许多文官武将的神像,表达了马六甲人对郑和的颂扬和缅怀。

    三保庙旁有一口三宝井,相传为郑和所挖,井水清澈甘甜,被当地人视作圣水。

    郑和七下西洋:传递和平亲善

    郑和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也是和平亲善的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凸显了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和平的姿态面向世界,说明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据史料记载,郑和非常重视所经过或驻扎国家的风土人情,每到一处,必做到"入国问禁,入境问俗"。

    不止如此,郑和还协助弱小的国家抵抗外国的欺凌和侵略,清除沿海海盗,保障渔民及商船的安全和正常贸易。马六甲王国在郑和驻节后的100多年中享有安宁的日子。而马六甲海港更成为当时东西方贸易活动的主要商港。

    郑和下西洋极大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物物交换贸易。郑和把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等带到东南亚,并把东南亚的香料、染料等带回中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中国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传授给到访的国家。

责任编辑: 方圆震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