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经济有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6-04-17 07:50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今年以来,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经历了由预期过度悲观到信心逐步增长的过程。一季度宏观数据发布,明确了趋势向好、结构优化的经济基本面格局。宏观经济开局良好,但目前仍处“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企稳基础并不稳固。认清经济增长条件,持续深化改革,充分挖掘增长潜力,应是未来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体来说,目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依然存在,我国经济有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房地产、基建投资依然存在回旋余地。人口结构固然是房地产需求的长期决定因素,然而不彻底的城镇化现状蕴含着巨大的房地产需求。“三个1亿人”目标已经成为挖掘住宅需求、化解房地产库存的重要思路。2014年城镇常住人口较户籍人口多2.45亿,还有一些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亟待改善,我国住房需求仍然存在大规模扩张潜力。基建投资扩张受限于资金来源约束,然而目前已经开辟新的渠道。一方面,PPP和专项建设金融债拓宽资金来源,从而缓解基建投资对于政府资金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推进,正在逐步降低存量债务负担,从而腾出一定的财政支出空间。

其次,居民财富增长和消费升级的大格局进一步明确,新的消费方式层出不穷,居民消费热情稳步增长。2015年最终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达到66.4%,较2014年提高15.2个百分点。消费拉动内需的同时,大量高端消费溢出到海外。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金额达到4397亿美元,相当于货物进口金额的28.1%;其中旅游服务进口金额达到2530亿美元,占据服务进口总额的57.5%。新兴需求的持续释放,能够有效支撑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投入要素成本的下行,有效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并且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低成本环境。我国仍然是全球能源、资源最大的边际需求力量,新兴的资源需求者还羽翼未丰。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低位,从而缓解了中国经济成本压力,提高了出口竞争力。与此同时,随着金融改革和规范的深化,资金成本过高的顽疾亦得到显著缓解。

值得关注的是,供给侧改革与稳增长不矛盾,两者相辅相成。经济趋稳导致有人担忧改革减速,特别是很多人陷入“稳增长”和“去产能”的纠结中。实质上,“去产能”并不等同于“去产量”,相反能够提升生产要素效率,从而激发经济增长潜力。一方面是过剩产能占用大量生产要素,另一方面是新经济、服务业面临着要素成本上行的压力。因此“去产能”的过程就是逐步释放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占用,并且引导生产要素流向新经济,通过加减法并重提升要素生产率的过程。随着新兴需求和供给能力的持续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在逐步强化。(广发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首席分析师 黄鑫冬 记者 温济聪整理)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