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实施细则发布 政务公开有了“硬杠杠”!

2016-12-05 19:38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公布

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

政务公开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占比不低于4%

“政务公开就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15日,国办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此次实施细则是这个意见的重要落地之举。今年以来,已有4个与顶层设计相关的文件,推动政务公开制度建设迈上新阶段。

针对症结 有的放矢

权利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政务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相关实施细则,促进政府执政更加透明高效,强化政策解读,及时应对舆论关切,对于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政务公开仍存在公开理念不到位、制度规范不完善、公开实效不理想等问题。而在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等方面,更存在薄弱环节,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经常引起群众不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细则》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旨在解决社会诟病的一些政务公开不到位的“老大难”问题。

《细则》也体现了很强的操作性。《细则》从政务公开工作全链条出发,对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工作机制,以及解读、回应、传播平台、参与等环节进行细化,重点在于建立推进“五公开”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的工作机制。比如,提出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和重大问题的体制协调。强化地方政府责任,规定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政务公开工作汇报,明确分管负责人,分工应对外公布。此外,强化考核监督是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抓手。政务公开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分值权重,《细则》提出政务公开占比不低于4%。

“五公开”落实到公文办理程序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政务公开推行日益深入,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注重精细化、可操作性,务求公开实效,给群众满满的获得感。《细则》着力推进“五公开”,落实到机关公文办理程序和会议办理程序。《细则》首次提出,建立政务公开审查机制。行政机关拟制公文时,要明确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等属性。对拟不公开的政策性文件,应经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审查。此外,涉及公众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电视电话会议应向社会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吕艳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审查机制涉及政务公开的源头属性认定问题。一些单位在实践中公开意识不高,倾向于把文件等设定为不公开文件,甚至对应公开的也要做审查,本末倒置。此次明确要求对不公开的做审查,实际上有助于扩大公开范围。

电视电话会是目前行政机关布置工作、作出决策的重要方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有一些实践探索,效果很好,提升了公众参与度和公众对政府决策认可度,因此,此次在明确限定范围的基础上,要求扩大公开电视电话会,也是一大亮点。

试点基层政务 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推动政务公开标准化和规范化,是《细则》另一大亮点。《细则》要求国务院各部门要就本部门本系统主动公开的内容、主体、时限、方式等编制目录并动态更新。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肖卫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文件关于主动公开的规定比较原则,不同地方和部门在具体适用上理解不一致,致使当前主动公开存在标准不清晰、公开随意性大等问题。对此,《细则》提出建立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即对主动公开实行“清单式管理”,进一步明确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公开的主体、内容、时限、方式等,提高公开工作的标准化水平,充分体现了可操作性。

《细则》在全国选取100个县(市、区)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围绕土地利用规划、拆迁安置、环境治理、扶贫救灾、就业社保等方面的政务服务事项,开展“五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探索适应基层特点的公开方式,通过两年时间形成县乡政府政务公开标准规范,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切实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效能,破解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问题,打通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强化政策解读 积极回应关切

市场经济预期管理非常重要,政务公开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公开透明就是要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给各界一个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政务公开,不仅是指政府单方公开政务信息,还包括政府通过各种形式、途径与社会公众、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互动,将政务活动向公众开放,强化政策解读,以增进社会认同,使公众能通过直接参与政务而影响和监督政务。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时刻绷紧政务公开这根弦,主动回应关切,引导社会预期。

《细则》提出强化政策解读,积极回应关切。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解读人和责任人。按照“谁起草、谁解读”原则,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做好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沟通工作。按照属地原则、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回应责任。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最迟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主动发声。

此外,《细则》还提出加强平台建设。《细则》明确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是本级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扩大公众参与。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法规规章、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让公众更大程度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陈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