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科技奖励好做法上升为法规:提名放开、诚信强化

2019-12-19 11:52 来源: 第一财经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注重对于科学技术奖励,如今多项有效做法将上升为法规。

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修订草案)》,通过完善机制更好激励创新。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更大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会议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修订草案)》,将近年来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和实践中的有效做法上升为法规。

一是将过去主要由单位推荐改为专家、学者、相关部门和机构等均可提名,打破部门垄断,并强化提名责任。二是完善评审标准、突出导向。自然科学奖要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加大对数学等基础研究的激励;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要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注重创新性、效益性。三是强化诚信要求,加大违纪惩戒力度。在科技活动中违反伦理道德或有科研不端行为的个人和组织,不得被提名或授奖。提名专家、机构和评审委员、候选者等违反相关纪律要求的,取消资格并记入科研诚信失信行为数据库。四是坚持评审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对提名、评审和异议处理实行全程监督。五是各地各部门要精简各类科技评奖,注重质量、好中选优,减轻参评负担,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本次通过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修订草案)》,不仅扩大了提名范围,同时自然科学奖加大了对基础研究的激励,强调了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相结合。

作为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基础研究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决定着“中游”的技术创新和“下游”的技术推广和产业化。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的投入不断提高。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9677.9亿元。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国基础研究经费10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应用研究经费2190.9亿元,增长18.5%;试验发展经费16396.7亿元,增长10.9%。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5.5%、11.1%和83.3%。

与逐年递增的指标和数据相伴随的,是近年来多项实际的成果和研究突破。比如首只体细胞克隆猴诞生、人造出首个单染色体生物等等。

不过,我国基础研究占比与发达国家占比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近年来国家也愈加重视基础研究的建设。比如去年年初,《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发布,在完善基础研究布局、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等方面做出部署和安排。

资金方面,1986年成立至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称“国家基金委”),就在杰出青年、优秀青年、青年基金等多个项目上资助了多位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这32年中,国家基金委年资助额从8000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67亿元,增加了300多倍,在中国基础研究总投入中占比27%。

而在科学技术发明的创新性和效益性方面。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关键期,新旧动能的转换也需要这些创新和市场结合的技术。科学技术奖励也为这些技术的诞生提供支持。

历年来获得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其中就包括载人航天、青藏铁路、杂交水稻、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

数据显示,自1978年3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开始,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40年来,国家共授予10多万人(次)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20个国家的113位外籍专家和2个国际组织、1个外国组织国际合作奖。共授予自然科学奖1230项,技术发明奖411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2323项。今年年初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也从500万元提高到800万元。(金叶子)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