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间辛苦是三农”,如何防范增产不增收

2021-06-20 12:07 来源: 凤凰网·政能亮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人间辛苦是三农。”

李克强总理6月15日在吉林省松原市考察期间,走进农田察看玉米长势,从农民口中得知尿素、柴油等农资价格涨幅对种地带来的影响。“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三天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今年以来农资价格较快上涨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决定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增强农民抵御风险能力。

拥有“粮仓、肉库、林海、渔乡”美誉的松原,土质肥沃,农珍遍地。这里的农民,跟全国其他地方的农民一样,希望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农资价格稳下来。

2021年春播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天然气、煤炭、硫酸等原材料货紧价扬,加之海外市场价格拉动、社会库存偏少和阶段性需求增加等原因,化肥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

中国化肥网的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1月初河北、河南地区尿素主流出厂报价分别为1810-1820元/吨和1820-1830元/吨,3月初分别上涨至2130-2150元/吨和2050元,6月初分别上涨到2700-2720元/吨和2630元/吨,为近年来的历史高位。当前正值夏收夏种关键时期,如何降低农资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同时由于比较收益低、抗风险能力弱、生产周期长等原因而具有弱质性的特点,故而,政府补贴是当今各国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府实施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在内的一系列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在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农资价格上涨的客观现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加强农资市场调节、引导企业增加国内市场供给的同时,立足我国发展中国家实际,根据主要粮食作物农资等价格上涨情况,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左右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以稳定农民收入。

受冲突、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影响,全球仍存在较大的粮食减产或供应链断裂风险。2021年5月,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重度粮食不安全问题持续加剧,2020年55个国家和地区至少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者更为严重的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构建市场化的粮食生产风险分散机制势在必行。

为帮助农民抵御灾害等风险、稳定种粮收益,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对500个产粮大县实施稻谷、小麦种植完全成本保险,覆盖种子、农药、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和土地、人工成本,弥补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导致的损失;实施玉米种植收入保险,弥补因价格、产量波动导致的损失。

稻谷、小麦有最低收购价兜底,市场风险相对较小,故而农民的关键需求在于完全成本保险;玉米没有最低收购价作为保障,故而农民的关键需求在于收入保险。

早在2018年,中国政府就颁布《关于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迈出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入”的关键步子。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落实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的要求。

过去的农业保险仅保障物化成本,而完全成本保险不仅包含物化成本,且隐含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平均价格,降低自然风险对粮食生产的威胁。收入保险则不仅是风险管理工具,而且具有收入支持功能,有助于防范“增产不增收”。

在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各省既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自身基本农情的配套政策,具体条款也应遵循国际规则约束,尽可能与“绿箱政策”保持一致;同时,还需建立健全粮食采价机制、粮食作物查勘定损机制,并避免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经年累月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既盼望风调雨顺,更希冀政策“甘霖”精准“滴灌”。而这带着民生温度的政策,更应想在农民前头。(何可 崔向升)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