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消费贷款领域迎来“国补”

2025-09-02 08:36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从今年9月1日到明年8月31日,消费者在重点领域消费,可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近日,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引发社会热议,有网友称之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贴息怎么领?力度有多大?将对促进消费产生哪些影响?记者进行了采访。

居民消费贷款,可领贴息“红包”

“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实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将这两项贴息政策称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是非常形象的。

廖岷介绍,此次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政策实施期为1年,“支持范围既包括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这符合我国居民目前消费的最新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大宗服务消费有了“国补”,吸引力不小。北京白领刘慧计划“十一”假期将父亲从老家接来看牙。“之前老家的牙科医生给了治疗方案,需要种牙,预算不低。来北京看,技术和材料可能好一些,但价格就更高了。这次消费贷贴息政策出来,牙齿矫治等健康医疗消费也能享受,我准备申请试试。”刘慧说。

商品消费也有“红包”。新婚不久的小李夫妇告诉记者,他们刚购置了婚房,准备装修、购买家电和家具,预算是20万元。针对消费贷,小李算了一笔账:若贷款年利率为3%,每年需付息6000元,“如果享受一个点的贴息,就可省去1/3,偿付4000元即可”。

贴息标准是多少?政策明确,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据了解,当前各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多为3%左右。1个百分点的贴息比例,约为利率水平的1/3。

门槛方面,想要享受消费贷贴息,首先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从今年9月起一年内,无论是日常生活小额消费,还是买车、装修等较大额度的商品消费,或者旅游、养老等服务消费,只要是在相关机构获得了消费贷款,其中实际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贴息支持。”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说。

算细账,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将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1000元。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也可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3000元。

助力8类服务行业经营者融资

此次促消费“国补”,一头补消费者,一头补经营者。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支持范围包括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

为什么专注服务消费?为什么是这8个领域?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王波表示,中国服务消费自2020年以来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速达9.6%。去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达46.1%,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很多家庭在家政、健身、旅游、美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已经超过了商品消费支出。

分领域看,餐饮住宿、托育、家政、文化娱乐、体育等5个领域,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行业类别;旅游、健康等2个领域对应《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和《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不带*的行业类别;养老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需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养老产业贷款统计标准。也就是说,贴息政策的受益范围,涉及餐厅、托儿所、家政公司、健身房、养老院等常见消费场景,与经营主体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支持发展服务消费还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的48.8%,其中餐饮住宿、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人员增长明显。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将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增强经营主体发展信心,更好发挥就业带动作用。

90后徐强毕业于体育类高校,在一线城市打工多年后小有积蓄,计划回省城与朋友合伙经营健身房,但购置器材、装修店面、宣传推广等前期投入较大,一度让他和朋友犯难。

“了解过新出的贴息政策后,我发现‘健身休闲活动’属于享受贴息政策的8个领域之一,相关行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也就是贴息一个点。换句话说,贷款100万元以内,贷得越多、贴息越多,很适合健身房、网咖等前期投入大的业态。”徐强说。

享受贴息有“硬杠杠”——经营主体必须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从今年3月16日到年底,只要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而且已经收到贷款资金的上述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都可以享受最长1年的贴息,贷款期限不足一年按照实际期限进行贴息。

贴息“红包”如何从财政部门直达借款人“钱包”?从操作流程来看,借款人办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较为简便。例如,若一家餐馆在今年10月1日获得1年期的贷款90万元,用于引进设备、扩大场地等经营活动,可享受贴息9000元。假设经办银行明年2月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贴息资金,以此作为时点来划分,经办银行需向该餐馆一次性返还3000元贴息,将今年10月到明年1月的贴息结清;明年2月到9月,每个月都会直接扣除当月贴息,经营主体每月可以少交750元的利息。

1元贴息有望带动100元贷款用于居民消费

促消费,此次的切入口为何选择“贴息”?有专家分析,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利于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的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从数据来看,贴息能撬动的资金规模是巨大的——截至今年6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达21.2万亿元,全国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分别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其中,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助于为相关经营主体提供更多支持,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进一步促进服务消费。”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

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烧烤店老板告诉记者,由于附近客流量大,自己计划把一街之隔的空置商铺也盘下来,再开一档兼营早餐,尚需贷款补充自有资金。“这次政策力度确实不小,但合同洽谈、扩大投资、添置设备、回笼资金都需要时间,我们肯定希望政策执行久一点,这样也有利于把商家、员工的预期都稳住。”

从后续实施看,政策落地效果值得期待,且有望进一步延长期限。

廖岷表示,两项贴息政策从惠民、利民出发,在支持领域上充分考虑居民日常需要,补贴方式更精准,支持消费的力度更大,惠及范围更广。

更精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打破了以往对整笔贷款贴息的惯例,精准支持其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真正惠及有消费意愿的借款人;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则精准用于改善相关主体经营状况。

力度更大——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消费领域。“初步测算,1元的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00元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廖岷说。

范围更广——两项贴息在政策设计中充分体现普惠性,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两项政策到期后,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廖岷说。(记者 汪文正)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