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2025-09-23 18:32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9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并答记者问。

基础教育

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在世界范围内作比较,中国已经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孩子们平等接受教育提供了坚强保障。

我们持续推进扩优提质,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

随迁子女、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大力推进县中改革,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64.5%,提高了27.5个百分点,达到了92%,今年学前一年免费惠及1200多万儿童。

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我们刚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海签署国际STEM研究所协议,这说明中国的基础教育和科技教育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多地推行双随机编班

今年以来,安徽、甘肃,以及深圳等大城市,在义务教育的起始年级,也就是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都推行了双随机编班,双随机编班就是学生随机分班、教师随机配置,这些措施都进一步维护了教育公平。

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课间活动延长到15分钟

“十四五”期间,实施了“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推动各地增加体育课、体育课后服务和大课间,推动课间活动由原来的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要求。现在全国各省都在强力推动这些举措。同时,广泛开展班级联赛,改进体育中考,丰富学校体育的“运动菜单”,根据学生兴趣、锻炼条件,把“菜单”进一步丰富,激发学生锻炼热情。从目前监测情况看,近几年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总体水平稳中有升。

“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已正式印发,全面提升县中办学水平

今年8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已经正式印发。国家将在五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全面提升县中办学水平。

一是扩充资源,适应学龄人口变化,持续扩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不断提升农村学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

二是提高质量,优化课程实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研指导,强化数字赋能,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助力县中加快提升办学水平。

三是加强保障。中央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县中建设,引导地方探索“市县结合”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省市两级对县中的支持力度,强化教师工资待遇等各方面保障,不断完善县中发展保障机制。

四是优化生态。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严禁跨区域抢挖生源。要保证学生运动和休息的时间,坚持身心健康、健康第一的理念,要在县中改革中深化落实,下大气力整治超时学习、违规补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五是促进融通。积极发展综合高中,加强职普融通。我们在县中振兴行动计划中,还要加强综合高中建设,推动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样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适合的教育,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平台、人生出彩的机会。

高等教育

“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

“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这相当于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口总量,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可想而知。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校获得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55%以上的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持续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诸多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

聚焦创新体系效能提升,“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一大批关键技术服务于国家工程、大国重器,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策源地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高校和科技

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的良性互动

启动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在创新研究中培养高端人才,在培养高端人才中实现创新。围绕信息、能源、生物等9大领域,重点布局一批先导项目,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特别是以重大战略任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打破学校、学院、学科的壁垒,推动高等教育界与产业界、地方的深度融合,实现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突破,实现人才培养与解决实际问题、复杂问题相结合,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再创新。在部分中央高校和地方开展试点,长周期稳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

职业教育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有中职、高职和本科三个层次,中职学校有9302所,高职有1562所,职业本科有87所,在校生共3400万人,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一共设置了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434个专业、12万个专业点,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全面覆盖了联合国产业分类的41个工业大类。

教育数字化

全面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

第一个方面,建设国家资源中心,我们建设了国家智慧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开发汇聚了优质资源,也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参与共建共享。第二个方面,建设了国家教育服务中心。深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了包含考试、留学等8大类51项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第三个方面,建设了终身学习中心。开设了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上线了5000多门优质课程,增加优质终身学习资源。

教师队伍

巩固提升教师地位待遇

巩固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教师教龄津贴提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省市县三级全面达标,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中西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130多万教师。围绕医疗、交通、消费等领域出台惠师政策,推进公共服务“教师优先”。同时,大力减轻教师负担,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在“十四五”期间压减65%以上。

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

我们开展了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试点,重点围绕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优化院校布局、改革课程体系等,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推动高水平综合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开辟了高素质教师培养的新赛道。推进“国培计划”精准培训,重点支持音体美劳、科学教育、心理健康等紧缺教师培训,着力提升职教师资“双师”素养,倾斜支持中西部高校教师发展,每年培训教师目前达到100多万人,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

教育综合改革

推进人才供需适配改革,学科专业目录每年更新

推进人才供需适配改革,学科专业目录已经从10年前每10年修订一次,到现在每年更新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清单,并适时发布微专业、微学分,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两年多,学科专业点调整比例超过20%。推进实施本科教育改革试点计划,在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和生物学等9个基础学科领域出版系列核心教材。在职业教育方面,实施“新双高”改革,大力推动办学能力高水平和产教融合高质量,充分融合人才成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教育对外开放

86个国家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我们同18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教育合作交流,与6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4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合作办学,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华求学,目前有86个国家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学生资助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目前,我们国家学生资助已形成了投入上以政府资助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方式上以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对象上以助困为主、奖优为辅,“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