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事关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人工智能发展等,国家发改委最新回应→

2025-09-29 21:54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9月份新闻发布会。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如何?如何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加快应用普及?民营企业如何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一起来看——

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关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后续将督促各地方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从3个方面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加快应用普及。

构建导向明确、尊重规律、规范发展的政策环境。

制定政策指引,围绕技术支撑、应用推广、安全治理等方面提出原则导向和具体工作要求,加快基础技术、安全可信、互联互通、行业应用等标准研究,制定互信互认共用的技术标准和产业规范,建立用户导向的评估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助力更多好企业、好应用脱颖而出。

协同推进技术攻关和开源共享,加快创新步伐。

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与各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开展从基础功能到复杂场景的渐进式应用验证,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开源体系建设,依托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打造开源平台,推动大模型、数据集等共建共享共用,培育发掘优质开源创新创业项目,形成开源示范效应。

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推动市场扩容。

●在供给侧,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医疗、养老、出行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遴选优秀范例予以宣传推广,打造更多实用、好用、用户爱用的新产品和新应用。

●在需求侧,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行业应用场景开放作为牵引,创新消费补贴方式,加快推动智能终端、智能体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民营企业参与人工智能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一系列针对性务实举措出台。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算力资源不足、数据获取难、技术门槛高等问题。《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务实举措:

●针对算力资源不足问题,提出将推动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创新,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切实降成本、优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多普惠易用的智能算力。

●针对数据获取难问题,提出将推动公共财政资助的版权内容依法合规开放,鼓励探索基于价值贡献的数据成本补偿、收益分成方式,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数据产权与版权问题,助力各类企业更加高效地汇聚和使用高质量数据集。

●针对技术门槛高问题,提出要坚持开源开放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开源贡献评价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探索普惠高效的开源应用模式,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多前沿技术支持。

此外,为降低开展“人工智能+”的综合门槛,《意见》还提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基地,为各类企业提供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等共性服务能力,打通供需对接、资源共享、方案中试验证等渠道。

多措并举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

在政策上,在“两重”建设中支持国产算力、模型、语料库发展,加大“两新”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将更多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

在资金上,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为企业使用算力服务提供补贴,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在项目上,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应用中试基地等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应用典型案例。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沙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