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受益人群广泛!民政部最新发声

2025-10-10 22:01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10月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政部介绍“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一起关注——

困难群众保障

我国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我国基本建成了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对象已经从低保、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人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延伸,初步建立了全国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

目前,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19.6%和21.3%。

● 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加强照料服务;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大力推行在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推动专项救助向更多困难群众延伸。

● 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已首次审议社会救助法(草案)。

● 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开通部省市县四级社会救助服务热线3771条。

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

“十四五”期间,我国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达到40.6万个、床位799.3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从2020年的48%提高到65.7%。

这五年,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建成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500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990个、老年助餐点8.6万个,每天有3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就餐点就餐。

高龄津贴等各类津补贴惠及4945万老年人

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各类津补贴惠及4945万老年人。

11.6亿元!第一批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补助资金已下达

为了缓解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负担,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全体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对经统一评估为中度、重度、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购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给予相应补贴。

项目实施期为一年,今年7月起,率先在山东省等3个省份、辽宁省沈阳市等4个地市启动试点,中央财政已下达第一批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补助资金11.6亿元,支持试点地区实施补贴项目。

截至10月8日,养老服务消费券核销金额1.82亿元

在消费券使用方面,本次补贴共设有长期入住养老机构、短期入住养老机构、日间托养和居家上门养老服务等4类消费券,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申领使用,在一定范围内按照比例抵扣相关费用。

截至10月8日,试点地区失能老年人及其代办人已经领取了36.51万张养老服务消费券,使用消费券24.32万次,核销金额1.82亿元。

试点地区已有8600多个养老服务机构签订了诚信承诺书,申请参与补贴项目,民政部门制定了专门的管理措施,启动线上线下不定期的检查抽查,严防虚假服务、以次充好等行为,确保服务“物有所值”。

儿童福利保障

覆盖各类困境儿童的保障关爱体系已基本建成

逐步把儿童福利保障的范围由孤儿、弃婴拓展到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以及残疾儿童,还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等。

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26%、32%和31%。

全国600家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

持续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功能优化,开展养育、医疗、康复、教育和社会工作等一体化服务。探索“开门办院”,为社会上有需求的儿童提供服务,推动全国600家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为困境儿童提供救助保护和关爱服务。

全国已经累计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4.2万名、村(社区)儿童主任58.3万名。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信息核查、关爱服务等工作。

残疾人福利保障

“十四五”期间,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分别提高了31.9%和22.5%

在纳入社会救助保障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分别惠及了1190万人和1648万人。

“十四五”期间,“两项补贴”全国平均标准分别提高了31.9%和22.5%,有效缓解了残疾人生活和照护困难。

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作出制度性安排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意见》,这个文件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这项服务作出的制度性安排。

● 主要是以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为重点。对重度残疾儿童,通过相关机构发展托育、照护、康复、教育等服务;对就业年龄段的重度残疾人,在生活照料的基础上,支持开展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职业康复等服务;对老年重度残疾人,依托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加强护理照护。

● 支持发展居家照护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养老、社区等服务设施为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还要发展专业性托养照护服务机构,支持有能力的养老机构收住重度残疾人。

● 加大彩票公益金等资金对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倾斜支持,将“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家庭中享受低保的重度残疾人纳入中央专项财政补助范围予以支持。

● 鼓励照护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康复辅助器具应用,将相关智能化服务和支持性器具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已经覆盖到89.4%的区县

“十四五”期间,建成精神卫生福利院143个。深入开展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融合行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已经覆盖到89.4%的区县,1万多个康复机构服务精神障碍患者达到126万人。

社会组织发展

目前有2.4万家社会组织活跃在科技创新领域

全国登记社会组织已经达到了86.5万个,活跃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科技创新、社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等关键领域,日益发挥着协助政府、连接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突出作用。

目前有2.4万家社会组织活跃在科技创新领域。

慈善事业发展

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较2020年增长了70%

目前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超过1.6万家,较2020年增长了70%;年度慈善捐赠总额最高突破了2000亿元,慈善氛围更加浓厚。

备案的慈善信托从2020年底的530单增加到目前的2570单,增长了近4倍;福利彩票累计筹集公益金2566亿元,在补充社保基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政部依法指定的32家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和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累计募集资金1600多亿元,广泛用于乡村振兴、扶弱济困和大病救助等领域。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