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中国城镇水务及第五届世界水大会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仇保兴在回答《华尔街日报》记者提问时指出,水价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
仇保兴答问实录:
[《华尔街日报》记者]:中国在南水北调工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投资,有人民币好几十亿,然而同一时刻,中国的水价改革却进展缓慢。我想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一方面中国花费大额资金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而另一方面水价改革进展缓慢?这之间的联系是怎么样的?
[仇保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中国的水价和世界不一样,中国的水价改革实际上是在水价体系没有形成的基础上开展的,原来的供水基本上是建立在福利型供水的基础上,就是边市场化边进行水价的改革。所以,在您的国家,美国要实行市场化改革,水价在某些城市它是降低或者是持平的,这就体现放松管制所带来的效益。但是,在中国恰恰相反,因为原来的水价只包括了水的处理价格,而没有包括水资源的价格,也没有包括污水处理的价格,更没有包括整个水生态的代价,都没有包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发达国家市场是不一样的,就价格来说,我们就是边改革边提价。在发达国家,改革有可能使价格有所下降。这是不同的趋势。这样使得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华尔街日报》记者]:那对于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使用者,他们的水价和老百姓是不一样的?
[仇保兴]:工业、服务业的水价改革就快得多了。你如果住在宾馆里,水价至少比普通老百姓的水价高出两到五倍。所以,工业用水、服务业用水价格和民用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浪费大的服务业。实际上中国工业用水包括服务业用水每年降低得很快。最近有一个数据说,因为水价改革导致工业用水量降低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