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日(星期五)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介绍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和近年来残疾人事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京报记者]:请问邓主席,这次调查的结论是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国际社会其他国家的残疾人比例大概是多少?您刚才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基于这次抽样调查的结果,有哪些针对残疾人的政策建议?另外,随着现在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多,这次抽样调查也调查了致残的原因,请问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在致残原因中占多大的比例?经常在北京街头的天桥和地下通道会遇到一些残疾人乞丐,给人一种他们被忽视的感觉,我国政府针对这些残疾人有没有一些救助的措施?
[邓朴方]:你一下子提了四个问题,我只能简单地回答你。八十年代初期,联合国做过有关残疾人数量的世界剖面调查,联合国提供的数据是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0%,现在许多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一般的说法,都说残疾人占世界人口的10%,都援用这个数字。但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状况不同,所提供的残疾人数据差别是非常大的。如香港的残疾人占到人口总数的7%,印尼占3%,一些发达国家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而且随着这几年的调查和他们设立的一些福利政策,比例还是在升高的。比如英国,1987年是7.1%,1994年是15%,2002年是18%;美国1991年是12%,2001年是18%;澳大利亚1976年是4.8%,1993年是18%;
但也有个非洲国家,他们的残疾人只占1%。我们国家的数字6.34%,是和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比例。这次出来的数据是主要调查数据,因为大量的计算工作还在进行,所以具体哪一个环节增加残疾人数量,很多具体的细节现在还不能计算出来。从工作的经验上来说,工伤事故、交通事故、体育运动伤等等所造成的残疾肯定是在增加的。发给大家的材料中提到,肢体残疾大幅度上升,从这样一个现象来看,这些因素肯定是造成残疾增加的因素。但是,我现在还不能确切地给你一个数字,哪种因素增加了多少,因为我们还没有算出来。我们还要经过将近一年或者是不到一年时间的详细计算,才能拿出详细的数据,那时我们才能够提出一个关于残疾工作改进的综合的政策建议,所以这还需要时间。
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这次进行的抽样调查的结果,不只是对残疾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且对国家总的政策也会提供数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