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1日(星期四)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介绍几起安全生产事故处理结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CCTV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李毅中局长,大家都知道这两年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措施,可以说力度是空前的。但是,为什么现在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一些重特大事故依然频繁发生,请您给我们解释一下。
[李毅中]你提出的问题确实是广大人民群众很关心的问题。简要地说,大概有几条原因:
一是从安全生产的规律来说,我们现在正处在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根据西方国家已经走过的路程来看,是事故的易发期,所以我们说未来10年、20年,既是发展的机遇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
矛盾要打开看,安全生产是一个突出的矛盾,有些深层次的矛盾,比如说落后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比如说我们社会的平均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安全生产的基础比较脆弱。
另外,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还不完善,存在农民工大量转移,还有刚才谈到的事故背后的腐败现象等等,这些都是深层次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们已经采取了12项治本之策,但是这些政策的落实见到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是从企业的层面讲,一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到位。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些企业对社会责任不重视,甚至忽视,比如说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尤其是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的社会责任忽视了,忘记了。
现在诚信体系不完善,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的引导不到位,外部的监督不落实。首先要靠企业的自身努力,加上政府的依法监管,行业的有效指导,全社会的广泛监督,来推动促使企业主体责任到位,来解决大企业管理滑坡,小企业管理混乱的状况。
三是一些政府的监管责任不到位。有一些政府或者政府的相关部门,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地方的方针政策不坚决、不得力,所以确实存在着层层衰减的状况。当然,这里边多数是思想认识问题,但是也有少数失职渎职,甚至是徇私舞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了非法违法行为的保护伞。怎么办呢?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这是根本的;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的政绩考核;三是实行行政问责制;四是经常去督促、检查、帮助他们,使得中央的方针政策、地方的方针政策能够落实到乡、镇,落实到企业。
事实上,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党全社会的关注,安全生产的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但同时还要说一句,形势依然严峻,这两句话都要说。我们安监总局提出要慎言成绩,不轻言好转。
最终的数据要到今年结束以后向社会公布,现在掌握的数字,我可以透露一下,到目前为止,全国的事故死亡人数比去年降低了10.3%,其中煤矿降低了21%,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减少了42%。还要坚持不懈,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尤其是岁末年初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