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韩兰芬: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11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1月11日上午9时,由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2006)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暨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各部门、省级政府、副省级政府、地市级及县级政府约550人参会。中国政府网对会议进行直播。江苏省仪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韩兰芬在交流会上发表题为《积极探索 努力办好中国政府网》的讲话。

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韩兰芬

    仪征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北倚淮水,总面积901平方公里,人口近60万,素有“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美誉。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和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定位,不断加强和改进网站建设,在利用网站引导市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和管理、加强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与沟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功能建设,构建参与平台,在听取社情民意的过程中促进和谐

    和谐社会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让所有群众都有充分表达意愿的机会和场所。我们着力构建三大平台,努力让群众能够畅所欲言。一是构建民生诉求平台。在网站首页的显著位置设立了市长信箱、市民论坛,群众可以将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通过信箱、论坛进行在线提交,并由专门机构收集整理后交给相关部门办理。同时,专门机构还及时将群众反映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摘报形式向市级负责同志反映。去年,市级负责同志共对群众网上来信来帖批示563件次。目前,市民论坛已建成涵盖市府广场、为您服务、衣食住行、真州夜话等四大类19个版块,注册用户3万多户,平均每天访问量达6万多人次,成为广大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一个重要的窗口。二是构建民意调查平台。建立网上调查栏目,将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城市重点建设项目以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等通过网站对外公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和效率化。如有市民在论坛反映市区无照电动三轮车多,随意载客,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和城市形象。市政府在网站进行了民意调查后,顺应民意果断决策,对电动三轮车进行了专项治理,赢得了市民的支持和拥护。三是构建群众监督平台。设立举报投诉栏目,网上接受群众对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和干部违纪违法等问题的投诉和举报。如我市一学生家长投诉某小学乱收费,市教育部门在进行调查核实后,当即责成该校将违规收取的费用全部退还给学生,并对当事人进行了严肃处理。自开通举报投诉栏目以来,共收到各类网上投诉和举报218件,回复率达100%。

    二、突出互动效果,开展在线交流,在引导教育群众的过程中促进和谐

    当前,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日益增多,推进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因势利导、释民所惑。我们坚持把在线交流活动作为政府网站的特色栏目来建设,对疏导公众情绪,争取群众对政府决策部署的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市委书记每年坚持与网友视频在线交流。每年信息化宣传周期间,市委书记亲自与网友进行视频直播在线交流,倾听群众呼声,现场回答网友的提问。在遇到敏感、尖锐的问题时,坚持不回避、不护短,真诚地回答网友的每一个问题。如有网友提出“我市发展化工产业如何保护环境”这一敏感问题时,市委书记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化工园区采取的环保措施以及园区远期的环保规划,同时也讲清仪征发展化工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的坚定决心,赢得了广大市民的理解与支持。从2004年开始,市委书记连续三年通过政府网站与网友进行视频直播在线交流,吸引了4800多名网友参与,现场回答网友提问146个,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组织政府部门与网友在线交流。每个月定期组织1-2个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通过市民论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解答网友咨询,听取意见建议。去年,先后组织民政局、公安局、环保局等21个部门进行在线交流,部门一把手参与率达100%,现场解答、解决网友问题723个。如有网友在与相关部门在线交流时提出的“加大车辆超载查处力度”、“市区部分地段增设交通红绿灯”等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均被采纳并付诸实施。邀请地方知名人士与网友在线交流。定期邀请我市评选出的十大“创业”、“创新”、“创优”之星,与网友在线交流心得体会。对网友关注的人士也邀请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如我市一位交警,平时执法较严,在网友中引起了争议。我们邀请这位民警走进视频直播室,在与广大网友畅谈了严格执法的感想与心声之后,获得了网友的理解。

    三、突出机制完善,提高办理实效,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和谐

    实现与社会公众的双向互动,关键是要建立起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机制,解决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我们不断强化制度建设,严格督查考核,为推动政府部门高效办理群众网上意见和建议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抓好催办督办。建立由13个乡镇、办事处和29个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群众网上来信来帖办理二级网络,落实了承办科室和专职联络员。依托政府网站公文流转系统,自主开发了交办系统,将市民网上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在交办系统上自动生成交办单,通过公文流转系统传递给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办理结束后,再通过公文流转系统反馈办理结果,对便于公开的及时在网上公布办理情况,不便公开的通过电话告知本人。成立专门的督办机构,落实4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交办事项的催办督办。对群众反映的一些急事、难事,认真做好跟踪回访,确保办理实效和质量。去年9月份,市信息办主要负责同志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农户家中,对谢集乡尹山村2个村民小组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办理情况进行实地回访,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二是落实办理责任。要求所有网络成员单位对群众网上反映的问题,能当即解答、解决的立即回帖答复;对不能当即解答、解决的问题,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由信息办牵头召开协调会进行会办,确保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去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帖3118件,其中当即答复1894件,交由相关部门办理1224件。三是实行通报考核。每月初对各相关部门承办市长信箱、论坛摘报交办件的办理情况进行统计,编发《市长信箱、论坛摘报办理情况通报》,在政府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公布,并将办理情况抄报给相关市领导。制定信息化百分考核办法,将群众网上意见和建议的办理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并加大评分比例,督促部门重视交办件办理工作。成立市长信箱、市民论坛办理情况考核小组,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办理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同时,将考评结果与全市双文明单位考核挂钩,增强了政府网站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四、突出统筹协调,夯实工作基础,在拓宽联系群众渠道的过程中促进和谐

    政府网站是政府与群众联系的一条重要渠道。我们始终将政府网站建设作为“市长工程”来抓,积极为政府网站建设提供人才、物力和财力保障,全力推动加快建设。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早在1997年,我市就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发改委。2004年,将市发改委下属的信息中心与市信息办合署,成立了全省首家正科局级建制的县级信息办,信息办主任兼任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招聘15名专业人员,为政府网站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对政府网站进行了4次改版,拥有数据库、办公系统、论坛视频等6个独立的服务器。2005年,将信息中心由差额拨款单位转为全额拨款单位,并设立了每年100万元的信息化发展基金。督促乡镇、部门加大网站建设投入,要求各乡镇、部门建设自己的独立网站。强化资源整合,由信息办出台统一规范,提供统一数据库的信息发布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同步展现。目前,我市已有61个乡镇、部门建立自己的网站,形成了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主体、乡镇和部门子网站为支撑的具有仪征特色的“一站式、一门式、一线式”的电子政务网站体系。三是加强宣传培训。每年5月份,结合5.17世界电信日开展信息化宣传周活动,设立“中国仪征”政府网站户外广告,在《江苏信息化》、新浪网、人民网等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表文章,宣传政府网站建设情况。举办各种形式的信息化培训交流活动,如“公文收发一站通”培训、部门CIO培训、政府网站共建单位座谈会、IT服务单位工作座谈会、网友座谈会等活动,组织全市各乡镇、部门网站管理人员赴招远、双流等先进县市学习政府网站建设经验,努力提高政府网站建设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市在政府网站建设中做了很多工作,但不足之处仍然存在。今后,我们将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结合仪征实际,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拓展网站服务功能,努力展示地方特色,把政府网站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窗口、联系群众的纽带、构建和谐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