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大卫:河南省坚持清欠与防范并重 解决突出问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25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在清理拖欠工程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张大卫

    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建设部的具体指导下,我省坚持清欠与防范并重,综合运用行政和司法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强力推进,领导挂牌督办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清欠工作,徐光春书记、李成玉省长多次批示,要求全省把清欠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大事来抓。省政府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通过给各市市长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督促指导各地清欠工作。由省建设、发改、财政和劳动保障等部门一把手带队,组成工作组对清欠工作落后的6个市、县进行驻地督办,案件不解决,工作组不撤回。清欠工作后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249起重大典型案件,省、市领导亲自挂牌督办,限定解决时限,定期通报情况。基本解决的有242起,有力促进了清欠工作开展。

    清欠工作中,省人大、省政府通过综合治理措施和开展多层次的督查活动,促进清欠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一是省政府组成各类督查组,对18个省辖市进行分片包干,“包案”督办,省人大也组织专案组对典型案件进行督查。二是对有拖欠行为的企业和单位,分别采取暂停新上项目的规划审批、招投标、施工许可、房屋预售和暂缓工程验收、禁止在省内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等制裁措施。三是对建设资金不落实的政府投资项目,暂停审批或转报,不下拨建设项目补助资金;对清欠落后的县(区)采取暂停除国家重点项目外的建设用地审批、暂停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领导干部不准出国、不准购买高档办公设备等措施进行制裁。四是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积极介入拖欠案件的查处,审计部门对有拖欠行为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进行审计。五是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对有拖欠行为的单位和投资人在信用等级、授信额度、贷款风险警示等方面予以限制。六是工商部门将网上披露的拖欠大户列入黑名单,取消了部分企业的“重合同守信用”称号。

    二、加强司法工作,解决突出问题

    各级司法机关按照省委部署,积极解决涉法案件,全力配合清欠工作。一是各级法院统一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对省清欠办转办的164起拖欠工程款案件全部由法院执行局挂牌督办。二是组建拖欠案件专门合议庭,简化程序,缩短审理周期。近一年半时间,全省法院集中审结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纠纷案件4567起,诉讼标的10.8亿元。三是开辟绿色通道,依法减缓免交诉讼费用。四是建立拖欠案件主管领导负责制和执行情况周报制度,对没有按期完成执行任务的执行法院及案件执行人员进行责任倒查。五是加大查处拒不执行行为的力度,对拒不执行法院生效裁决的,依法采取查封、扣押、拍卖、变卖等各种措施及手段。截至目前,全省法院系统共执结“双拖”案件802件,对有执行能力拒不执行已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决的法人代表531人实施了司法拘留,极大震慑了拖欠单位和企业。

    三、建立长效机制,清理防范并重

    我省从计划立项、信用体系、农民工工资保障、合同管理、工程担保、金融支持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清理和防范并重,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严格立项审批和建设资金管理制度。2004年以来,未批准立项的项目39个,其中政府项目3个。二是加强工程建设过程监管,严把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两个关口。2004年至今,未批准施工许可32个,暂缓办竣工备案7个。三是构筑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和应急机制,2165个新开工工地设立“建筑领域农民工维权须知”公告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缴存5.4亿多元。四是初步建立了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对建设单位、建筑企业和注册人员进行动态监管。目前,已记录了600多项监管信息及289项不良行为和行政处罚决定。五是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省政府有关部门对35个清欠落后县(区)实行了暂停建设用地和项目审批等制裁;对118个企事业单位采取了暂停新项目立项、土地、规划和施工许可审批,以及暂停招标活动、房屋预售和工程验收等制约措施;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3个项目经理资格和9家企业的“重合同守信用”称号被取消,99家拖欠单位受到了贷款和资信限制。

    四、加强舆论监督,曝光拖欠单位

    省政府定期通过新闻媒体通报全省清欠进度,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媒体先后对820多家拖欠单位进行了曝光,仅省级媒体就曝光了490起。许昌市还将重点拖欠单位承诺的还款时间及数额通过媒体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我省组织60家建设、施工单位通过媒体承诺按合同及时拨付工程款和民工工资,并免费发放《农民进城务工法律知识问题》手册,让广大农民工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省清欠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会议精神,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