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6日,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喜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刘洪玉作客中国政府网,座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王守伟:《政府工作报告》食品安全方面2013年的工作,有一段话,我先说这段话的意思,重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就是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把除农业部以外所有的原食品监管机构整合在一起,这个举措是非常好的,过去一直在谈九龙治水,涉及的部门很多,新一届政府组成后马上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就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什么讲非常好呢?因为我们过去的监管体系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特色,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政府的管理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过去,我们的食品安全的管理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变化,食品药品局组建之前我们当时分了四段,农业、质检、工商和食药,我们当时提的叫分管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因为分段监管造成了管理的空白,出现有问题谁也不管的现象。现在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有效地整合了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而且划分的非常清楚,农产品全部都归农业部门管,从农产品的流通,食品的加工,市场流通,一直到餐桌,全部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有效地提升了管理效能。 农产品归到农业部门,一进入市场全部都归食药局,这样非常好管理,过去农业管农产品、质检管生产、工商管流通,食药管餐饮。2013年最大的成绩就是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是最大的整合。所以2013年应该说成绩很大,2013年还完成了婴幼儿奶粉的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修订,这块总局做了不少工作,而且总局成立后马上开展全国的食品监督专项抽查,第四季度监督抽查已经完成,是全国范围的。这是对前面2013年的工作的一点看法。 虽然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在2014年的工作中关于食品安全也是一段话,但是这段话具有深刻的内涵,这句话是从建立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等等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看了这段话以后我总结了一句话叫全面、准确、层次清晰、系统性强。不要小看这段话,这段话包含了很多。就说社会共治制度,这个过去是没有提的,为什么叫社会共治制度,我觉得和后面“最严格的监管”是要衔接起来的。 我先说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应该说从2013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这个体系逐步在全国开始建立了。后面说严守法规和标准,“严守”这两个字我觉得用的非常准备,我们法规和标准非常多,但是我们执行的不好。 我认为社会共治制度和最严格的监管要结合起来看,因为再严格的监管体系也会有盲区和死角,而动员全社会的消费者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来,就会有效去除盲区和死角。 我觉得任何问题,包括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都要从历史的发展历程上来看,从西方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发展历史,你能找到很多目前我们国家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子,我们研究过,用目前我国人均GDP的水平和美国同时期的水平相比,食品安全的表现特征和问题非常的相似。监管制度也是这样的,我个人总结了一句话,监管体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监管制度是逐渐进步的,不是一次就完成的。目前国际上监管体系应该说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叫集中监管,集中监管的代表就是德国和欧盟。还有一个分散监管,而分散监管又分成两个,一个叫集中型分散,美国、加拿大、法国,美国最典型。还有一个下放型分散就是澳大利亚,所以监管体系国际上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符合发展和实际需要我认为就是最好的。 主持人:什么叫社会共治? 王守伟:我个人理解就是全民参与吧,我们老百姓、消费者都有这种观念的时候,用食品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来建立社会共治的制度。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再严格的监管体系,我们说欧洲的监管体系可以吧,同样出现了马肉事件,你再好的监管体系都是有漏洞的,有效的补充就是发动我们的消费者共同关注和参与到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过程当中。 主持人:这个会有什么具体的机制吗?比如说消费者举报。 王守伟:现在要建设这种制度,这种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把基层,前面说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建立起来了,如果把消费者的这种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用社会共治的机制,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对违法行为喊打,对我们的监管制度应该是相互呼应的,而且是非常好的一种制度。 主持人:这次是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以前在基层当中存在什么问题,这次提出来有什么意义呢? 王守伟:我们过去的管理体系是省、市、区,或者是到县,县以下基本上很少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机构,这次我们把基层部门下至到乡、街道,这样建立起食品安全的整个监管机构。 主持人:以前基层的管理是比较缺乏的? 王守伟:比较缺乏的,以北京为例,街道是不设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 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厉的问责,《2014年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说明,第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我们是有计划的,把全年的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的重点全部在网上公布,让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够看到,我们重点工作在那里,我们要干什么,你比如说我们的重点领域是什么,比如肉类企业我们做哪些监管,肉类企业要加强监督抽查的力度,还要修改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另外在监管上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都写得非常清楚,我们还有一个监管模式的创新,就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率,比如说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这些文里说的非常清楚的,着力加强食品企业日常监督抽查,加强食品专项抽查工作,加强食品小作坊的监督工作,怎么样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这是这次专门提出来要做的。我觉得这个监管工作要点的发布是非常好的,是政府管理工作的一个创新。 主持人:有几个老百姓比较关心的问题:他们希望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可以加强一些食品药品安全的宣传,就普及一些知识,告诉大家哪些添加剂是有害的,哪些是无害的,这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今后有什么安排? 王守伟:我曾说过多次,实际上许多搞食品和食品安全的人也一直呼吁,加强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的科普教育,教育消费者怎么准确的把握什么是食品安全的问题,什么是非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有一种科学消费的理念,或者是科学的消费习惯。国外有很多国家有很好的做法,而且他们从小学开始就开展食品安全的教育工作,我们呼吁了很长时间,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科普工作。 您刚才说添加剂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实际上添加剂并不可怕,所有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是安全的,这是科普教育,让我们的消费者了解食品科学,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相关问题。 主持人:能不能这么说,目前国产婴儿奶粉是可以放心购买的? 王守伟:我觉得是可以的。 主持人:地沟油的现象? 王守伟:我觉得中国没有像一些媒体所宣传的那么严重,当然也有个别不法商人在做这个东西,通过前两年的打击、专项整治,应该说地沟油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地沟油全世界都一样,还没有准确的检测方法判定什么是地沟油。 主持人:那怎么打击呢? 王守伟:还是要靠过程监管,而不是仅靠一个检测方法,所以我们说“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我整个生产过程严格监管了,地沟油的流向、不安全食品的流向,也要严格的监管,这是监管的问题,所以加强监管以后,地沟油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我们国家为什么现在监管有问题,我们的违法成本太低,而且违法的执法力度不强,为什么要用最严厉的处罚,这个是对加工者、生产企业说的,最严肃的问责是对官员说的,这是有层次的,刚才为什么说层次清晰、系统性强,食品安全不是单一环节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所以说监管、处罚和问责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分开说。 今天中午我看到一个报纸,只说用最严厉的处罚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是不对的,这是错误的观念,总理的报告说的三个最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的处罚为什么这样,地方保护很重,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刚才说为什么建立这个体系,系统性强跟前面的体系是有关系的,前面的体系建起来到基层、乡镇才有属地化的管理。不光是惩罚他、处罚他,这方面的不良犯罪记录引入其他经营领域,因为你的食品安全不良记录,相关的都不让你做,加大这个处罚力度,我相信这些人的违法成本提高了以后,包括个人信用,贷款都联动你还敢这么做吗。 主持人:您说检测不出来大家都明白,大家都觉得检测是最重要的,科技技术不能再发达一点吗? 王守伟: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最简单的,老百姓家里做饭,为什么放心吃,你洗菜、买菜、做饭都是最放心的,整个过程放心。所以安全的食品绝对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 这次新的《食品安全法》的修改也是值得大家期待的。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说? 王守伟:确实值得期待,我们过去任何一个法律,坦率说是9个、10个部门管着食品安全,一个法律各部门都要拿自己的意见,写到法律上。现在统归食品药品监督局来管,我们这次期待的《食品安全法》,是把消费者优先的理念落实到法中,而且还有一个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