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6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得瑞,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作客中国政府网,座谈、讨论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张远航:现在我们都非常清楚、清晰地认识到灰霾污染的现象,是一个区域性的现象。污染物,特别是PM2.5是一个区域性的污染物,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区域污染输送的现象,也就是说各个城市的污染通过大气在传输,在大气中迁移转化,对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个城市的努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身的空气质量,但是它并不能够有效地来解决自身和区域的污染问题。 针对这样一个问题来治理,首先我们要树立一个区域视野、城市行动这样的观点,充分利用整个区域的环境容量,在区域视野下开展城市的污染治理工作,使得所有相关的城市和整个区域得到共同的发展。同时在环境管理方面也提出,污染防治涉及到公众、企业、城市和政府方方面面,这样我们觉得要建立一种基于共识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就是大家能够形成污染防治的共识,愿意在一个框架下开展工作。具体来说要建立三个方面的机制:一个是各个城市各个企业共同来应对污染问题和改善空气质量的共识,就是协商管理,在一个平台上、一个框架下来共同应对污染问题,这里面就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问题,就是整个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第二从政府管理方面也涉及到各个部门,所以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政府有效的资源和行政权力,能够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机制,我们叫它政府的整合管理。第三确实这样一个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企业和公众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往往一些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它的原动力是来源于公众,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公众参与的公共管理,只有在协商管理、整合管理和公共管理这三个管理机制高效互动的基础上,就可以使得各种污染防治行动形成合力,来应对我们面临的严重污染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