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瑞:2013年水利亮点体现在三方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3-07 12:21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2014年3月6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得瑞,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作客中国政府网,座谈、讨论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2014年关于引水、调水的问题,高效节水项目,这些是什么样的含义,对老百姓和经济社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下一步涉及到这块我们会怎么落实、怎么推动?

杨得瑞:先说说2013年水利的一些亮点。在总理的报告当中2013年工作回顾总的篇幅也不是太长,但是里面说了好几件水利方面的工作,有三个方面:

一个是面对去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很好地加以了应对,包括黑龙江、嫩江、松花江流域性的大洪水,包括去年七八月份南方持续高温干旱,包括去年好几次沿海的强台风,对这些严重自然灾害进行了科学应对,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是在总理的报告中讲了两个数字,全面完成1.5万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解决了农村6300多万的饮水安全问题,这都是非常具体的、实际的成效。

三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的东线一期工程去年已通水,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这是去年工作的一些亮点,这些工作围绕着强化农业、粮食十连增,围绕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围绕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2014年的工作部署,涉及到水利的也很多,我觉得三个方面非常突出,即重大水利、最后一公里、饮水安全。

重大水利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4576亿,700多亿用于用于重大水利建设,包括引水调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节水灌溉四个方面。前两项,即引水调水和骨干水源都是为了供水安全而提出来的。我们国家水资源比较紧缺,人多水少,分布又不均匀,虽然过去搞了很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随着以后的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尖锐的,特别是要满足一些新的需求,人口增加了要供水,城市规模扩大了要供水,工业化发展产值增加了也要相应的供水,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供水能力。第三项重大工程是江河湖泊治理,主要是围绕着防洪安全,洪涝灾害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我国人口集中的地方都在江河的中下游,洪水泛滥就容易形成灾害,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江河湖泊的治理,兴建必要的水利枢纽、加固堤防、整治河道。第四项重大水利工程是高效节水灌溉,主要围绕国家的粮食安全,我们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后到14亿多人,国家的粮食能不能保证安全,水利保障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水资源紧缺,工业、生活需要水,生态也需要水,农业用水往往容易被挤占,而农业用水又那么重要,所以在农业用水总量不大可能增加的情况下,就必须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这是一个重大方向。

主持人:这块我看媒体有报道关注过,好像在国外以色列,在这块的工作他们有一些好的做法?

杨得瑞:以色列是非常缺水的国家,他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水装到管子里,用水的效率非常高。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现在已经达到0.52,而以色列在0.8以上。

主持人:如果我们想用一词来说重大水利工程将围绕着,您刚才说的都是安全问题。

杨得瑞:国家水安全。

主持人:我们就不考虑效率问题。

杨得瑞:必须首先考虑效率,调水工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三先三后”,先节水再调水。

责任编辑: 林振芬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