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绩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2-23 10:49 来源: 辽宁省政府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2014年,辽宁省各级政府及部门按照国办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4〕12号)文件精神,突出“五个重要方面”信息公开,依法依规答复公开申请,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制度和指标体系,强化督查和考核,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主要工作情况

  1.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安排部署。省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高度重视,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下发后,李希省长立即作出批示,要以此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把全省政务公开工作引向深入。在全省“5·15政务公开日”,李希省长在《辽宁日报》发表了《深化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的署名文章,对“五个重要方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更好地发挥信息公开对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的促进作用。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周忠轩、省政府秘书长周立元均作出批示,要求抓好国办文件和李希省长署名文章的落实,并纳入省政府重点督查范围。省政府办公厅紧密结合辽宁实际,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辽政办发〔2014〕19号),对“五个重要方面”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逐条逐项细化,分解了19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了22个部门牵头落实,确定了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2.开展“5·15政务公开日”活动,推动公开工作走进基层。开展了全省第八届“5·15政务公开日”活动,各市政府主要领导,均围绕落实国办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在本地区党报发表了署名文章,做出全面部署。4、5月间,各级政府及部门深入社区、乡镇、学校、企业,开展信息公开法律宣传、政策咨询、现场办公等活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电子屏等载体公开政府信息,发放宣传手册100万余份,解答公众咨询8万余件,解决企业和群众实际困难5600余个。

  3.以民心网为载体,用公开的力量推动群众诉求解决。李希省长强调,“全省各级政府要强化互联网思维,认真倾听网民呼声,真诚与网民沟通,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辽宁省以民心网(省政府办公厅主办、工作体系延伸到市县乡的第三方网络平台)为主要载体,结合人民网“省长留言板”、省长网上信箱,按照“公开受理、公开办理、公开反馈”的工作机制,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2014年,李希省长等省政府领导10余次作出批示,推动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李希省长还对办好人民网“省长留言板”作出专门部署。借助这三个载体,全年共办理群众诉求和政策咨询18万余件,解决实际问题7万余件,民意诉求反馈率91.74%,群众满意率97.89%,共收到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表扬留言1574件。

  4.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9月底到10月中旬,省政府从重点公开工作牵头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由副厅级领导带队的9个督查组,对全省14个市、省政府20个重点公开部门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要点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查前,省政府秘书长周立元亲自组织召开动员会议,明确了督查程序、方式、标准和重点内容。督查结束后,形成了督查调研报告,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有力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取得了预期效果。按照国办政府信息公开办要求,11月初印发了关于对国务院办公厅2014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了专项督查和上网晒“成绩单”工作。

  5.完善考评体系,开展绩效评估。今年省政府首次将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网站建设同时纳入了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内容,建立了三级综合考评指标体系,细化了“五个重要方面”信息公开、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解读、依申请公开以及网站建设具体指标。采取自评、抽查和社会评议相结合的新方式,分别对各市半年、三季度和全年工作完成情况开展了3次集中考评。特别是对全年考评,要求各市政府将考评指标完成情况制成《自评表》,在省、市政府网站公开,并公开了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评价,提升了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

  6.将政府信息公开纳入“五大系统”建设之中,以工程建设方式强力推进。“五大系统”(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绩效管理、电子监察和民意诉求反馈5个系统)是辽宁省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的5项工程建设。在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中,把“五个重要方面”信息公开与“五大系统”建设工作一一对应起来,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在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中,以政府信息公开为抓手,强力推进了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围绕着建设项目、招投标等事项,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推动行政权力公开运行。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以“五个重要方面”信息公开为重点,扎实推进主动公开

  1.行政权力信息公开与简政放权同步推进。辽宁省自去年底先后四次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职权,省政府及各市、各部门均在第一时间公开了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职权目录,其中省政府部门共1220项。11月12日,通过省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了省政府44个部门保留的496项行政审批事项清单(2014年版),各市政府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公开了保留的3405项行政审批事项,公开行政处罚案件22423件。

  2.财政资金信息公开稳步推进。省财政厅对财政信息公开工作提出统一目标要求,截至目前,省本级2014年政府预算、“三公”经费预算、专项转移支付预算,2013年财政决算、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决算汇总信息等全部向社会公开。省直120个部门公开了2014年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123个部门公开了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其中预算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三公”经费预决算还公开了支出项目增减变化及原因,细化公开了“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公务用车运行费”。各市均公开了市本级财政预算、决算信息,各市政府部门公开了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算信息。

  3.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不断深化。今年以来,全省共公开征地、土地流转、国有建设用地和矿业权出让信息7583条,房屋征收与补偿信息4731条,保障性住房信息7696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34312条,政府采购信息20857条。省国土资源厅在网站设置专栏,集中公开了全省征地信息,公众可自由查询、下载、打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具体内容,分类别公开市、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建设计划任务量、具体建设项目和年度建设计划完成情况信息。省政府采购中心建立了省直单位政府采购项目交易平台,通过辽宁政府采购网统一公开采购公告、中标公告等各类交易信息。

  4.公共服务信息公开范围不断扩大。加大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力度,省教育厅组织发布招生录取政策、基础教育收费,招生计划和录取等信息897条。省卫生计生委以医疗服务收费为重点,公开卫生计生专项工作方案、规划统计信息、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卫生应急、疾病防控,妇幼健康、药品器械管理等公共服务信息10670条。省民政厅制定了《关于推进城乡低保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各市按要求公布低保标准、申请审批程序、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9051条。省科技厅依托网站在科技项目公开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博士启动基金计划资助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拟立项目公开。

  5.公共监管信息公开工作逐步规范。从今年开始,实时发布全省14个市和77个国控点位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公众可通过手机随时查询各市空气质量指数。公开了78个建设项目环评的审批和85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信息。开展了2014年“打击环境违法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存在问题公开曝光。省、市环保部门共公开环保信息29741条。省安监局加大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应对处置信息和事故调查报告以及安全生产预警、预报和预防信息公开力度,发布安全生产预警信息144条,发布16起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挂牌督办信息,全文公布6起较大事故调查报告,省、市全年发布各类安全生产信息4790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组织发布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公告11期,对违法广告及时予以曝光;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农产品监管和打击食品犯罪的工作情况,食品安全监管情况;组织政府网站在线座谈4次,解答食品药品监管热点问题。省、市公开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共2725条。省发展改革委以“信用辽宁”建设为载体,依托省信用数据交换平台,公开全省工商注册企业信息,民政系统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和社会团体,司法机构等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公开失信记录840条。

  (二)做好政策征求意见和文件解读工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1.积极推进重大决策出台前征求意见工作。对涉及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重大政策,加大了出台前征求意见力度。省政府对《辽宁省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辽宁省公墓建设管理办法》等17个文件草案,通过政府网络和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特别是从今年9月底开始,利用一个月时间,对省政府2015年拟办重点民生实事公开征求了社会和群众意见,共收到意见建议532件。省政府明确,今后将建立民生工作征求意见的长效机制。各市还普遍开展文件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共对82件拟出台文件征求了意见。

  2.认真做好政策文件解读工作。重点加大对涉及民生的政策性文件、规章的解读工作力度,及时通过政府网站、报纸、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多种渠道,在公开文件的同时发布评论文章、专家访谈、背景和案例等解读信息。省政府对《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宁省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暂行规定》等21件政府文件进行了权威解读。省卫生计生委对辽宁省“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和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工作及时进行了解读。各市政府共解读政策信息166件。

  3.发挥政府网站“政民互动”功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民心网“政民互动”平台,为全省市、县(市、区)政府部门,住建、教育、卫生、公安、交通、执法等84个行业共4万家单位通过网上群众工作站开门办公,主动“晒”工作,接受群众问询、建言,并及时对群众留言进行回复,形成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网上对话交流。今年共收到群众留言73587件,是去年同期的1.9倍。回复解决问题64606件,回复率达到91%。另外,各级政府及部门注意跟踪网络热点,研究建立舆情收集和回应机制,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如沈阳市政府就“北站洞居男孩”事件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回应,平息了舆论。

  (三)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依法依规答复信息公开申请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及部门不断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和流程,省政府秘书长周立元专门召开会议,对公开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以及保存备查等做出规范要求,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努力减少行政争议。全省共受理答复公众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027件,其中省政府办公厅125件,省政府各部门441件,各市政府3461件。各级政府及部门共解答政府信息方面的电话咨询30万余次。

  (四)加强平台和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开制度

  1.加强公开平台建设。一是发挥政府网站第一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积极将网站打造成更加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在网络领域传播主流声音。各市政府网站普遍开设了公开专栏,强化信息发布,搞好社会热点回应。今年以来,省、市政府网站共发布政府信息43万余条。二是推出省政府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将省政府门户网站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推出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为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实现政府服务从“网上”到“掌上”的延伸,进一步拓宽了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三是开发建设综合检索平台。该平台采用垂直检索分类技术,改变传统政府网站站内检索方式,是国内省级政府中第一个面向公众服务的“垂直搜索引擎”,新增了网站内容保障工作信息抓取编辑功能,提升了面向公众的政府信息服务能力。四是加强查阅场所建设。全省共依托档案馆、图书馆、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点,设立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共16579个,共接待查阅30多万人次,提供纸质文件8万余件。五是增加新闻发布会召开频次。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及部门共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425次。六是积极开辟新媒体发布渠道。省政府办公厅开通了“辽宁发布”政务微信,省教育厅开通了“招考之窗”微信公众平台,省民政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卫计委等部门开通了政务微博。

  2.进一步建立完善公开制度。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网络回应人”制度。省政府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公开指南和相关制度。如省卫生计生委组建后,重新制定了公开指南、目录和依申请公开办理程序。省质监局制定了《辽宁省侵犯知识产权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信息公开实施细则》等。

  3.加强公开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上下贯通、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各市均比照省政府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政务公开办公室负责相关工作。省政府各部门均指定了工作机构(多为办公室)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二是加强培训和交流,全省各级政府及部门今年共组织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专题会议646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36次,接受培训人员1万余人次。

  三、存在问题及明年工作打算

  2014年,全省各级政府及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部署,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办要求和人民期盼相比,还存在不足:一是政府网站管理工作有待加强,管理机构不统一,个别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检索功能不强;二是依申请公开尚需进一步规范,对不按程序多头申请、重复申请和向领导个人申请等问题缺少解决对策;三是回应社会关切工作还需加强,个别地区在重大决策出台前征求意见、出台后解读方面存在不足,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2015年,辽宁省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工作部署,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积极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二是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意见,制定全省实施方案,突出抓好政府网站内容建设,切实加强政府网站的管理体系、内容保障体系、运行支撑体系建设,提升政府网站传播能力。

  三是推进网上行政审批。建设省、市、县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对省政府部门非涉密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进一步优化、规范审批流程,按“一口收件、分送相关、同步预审、限时办结”模式,实现全方位、全天候、跨地域、全透明的服务。融合电子监察功能,实现实时监察,办理流程每个环节及结果全部公开。

  四是继续强化办事公开。加大各级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公开力度,将办事项目、办事依据、工作流程、审批要件、服务时限、收费标准等工作要素全面公开,办理结果向社会即时公开,办理过程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五是建立网络回应人制度。完善政府直接联系群众机制,依托民心网搭建好政府与公众交流的“直通车”,各级政府部门设专人值守“政民互动”平台,负责网络回应工作。加大力度做好涉及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等政策出台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出台后进行权威解读工作。

责任编辑: 薛雪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