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城镇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截止2014年底,全国累计棚户区改造约2100万户,包括城市棚户区1470万户,林业棚户区159万户,垦区棚户区184万户,国有工矿棚户区281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群众出棚进楼。
B、《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36号
C、《政府工作报告》:
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
D、《解读评论》:

A、“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模式,其中的“+”指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促进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创新,在技术、标准、政策等多个方面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充分对接。2013年,当腾讯CEO马化腾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提到“互联网+”概念时,他没有想到,两年之后,这一词语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这是第一次将推动互联网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
B、《政府工作报告》: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C、《解读评论》:

A、“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B、思想起源: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C、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主题,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D、《政府工作报告》:
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E、《解读评论》:

A、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包括9个省和2个直辖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武汉提出建设长江流域“黄金水道”,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B、《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
C、《政府工作报告》: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加强中西部重点开发区建设,深化泛珠等区域合作。
D、《解读评论》:

A、《政府工作报告》:
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服务业就业容量大,发展前景广。要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落实财税、土地、价格等支持政策以及带薪休假等制度,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业。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大型农产品批发、仓储和冷链等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努力大幅降低流通成本。
B、《解读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