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确保汛期铁路特别是旅客列车绝对安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27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铁路部门始终把做好铁路防汛防洪工作、确保铁路安全畅通作为一项重要职责,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确保汛期铁路安全特别是旅客列车绝对安全。

    第一,加强铁路防汛防洪组织领导。铁路系统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洪责任制,建立健全了防汛防洪逐级负责制、岗位负责制,形成了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防汛防洪指挥系统。铁道部成立了由主管部长任总指挥,有关司局领导为成员的防洪指挥部,负责组织和领导全路的防汛防洪工作。全路18个铁路局也都相应成立了由局长、分管局长任总指挥,机关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洪指挥部,全面负责本单位防洪工作。同时,针对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体制改革和大范围生产力布局调整带来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及时调整了局和站段防汛防洪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确保了防汛防洪指挥系统有序衔接和高效运转。

    第二,健全和完善了防汛防洪各项制度。近年来,铁路部门根据防汛防洪形势变化的需要,紧密结合铁路实际,对铁路系统防汛防洪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为提高铁路防汛防洪能力提供了制度保证。2005年以来,铁道部全面修订了《铁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制定了《铁路局防洪应急预案编制指导意见》、《铁路局制定和修订防洪分类应急预案框架指南》、《汛期危险处所的确定及管理办法(试行)》、《抗洪抢险要点》,修订了《铁路沿线雨量监测设备设置原则及管理办法》、《铁路水害损失统计规定》等。同时,制定了严格的防汛防洪奖惩制度。对认真执行汛期行车安全措施,在灾害地点及时停车、拦停列车,防止重大行车事故,以及坚持雨中、雨后检查,遇有险情及时报告,减少灾害损失成绩显著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因领导不力、失职渎职或处置失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严肃处理。

    第三,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维护。近年来铁路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维护,认真解决设备基础不适应防汛抗洪安全要求的突出问题,有效地提高了铁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五”期间,通过设备大修、多次大面积提速改造、既有铁路电气化、复线扩能改造等工程,铁路共投入资金158.1亿元,用于设备病害的整治。用于水害复旧、防洪薄弱处所预防性整治的投入达21.57亿元。

    第四,严格落实汛期行车安全措施。加强防汛值班工作,保证信息畅通。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气象信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并及时做出预警。加强汛期巡视检查,全路确定了汛期看守点481处,对防洪薄弱处所派人24小时监守。列车司机在行进中不间断了望,遇情况不明,采取减速、停车等措施,做到“宁错停、不盲行”;一旦发生严重灾害,及时启动防洪抢险、行车组织等应急预案。当旅客列车因水害受阻滞留车站或区间时,站段主要领导和公安人员必须立即赶赴现场,会同列车值乘人员维持好站车秩序,及时组织折返、迂回或旅客安全疏散,同时妥善安排好滞留旅客的生活,确保旅客人身安全。

    第五,提高防汛防洪应急处理能力。一是加强灾害预警。铁路部门与中央和各省、区、市气象台合作,建成了36套铁路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对汛期出现的大范围或局部灾害性天气进行实时跟踪;在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安设了2400余台雨量观测仪器,加强了对降雨实况的监测,有效提高了铁路对灾害性天气的预防预警能力。二是做好抢险应急准备。根据各铁路线设备状态、水害易发地段的分布情况,提前做好抢险物资、人员、机具的准备工作。对汛期抢险使用的机械设备、抢险便梁、抢险钢墩等全面进行整备,确保状态良好。据统计,全路18个铁路局,共组织了28万人的抢险队伍,储备片石11万方,道碴36万方,枕木11万根,D型施工便梁和战备梁955孔,装载机314台,挖掘机348台,推土机319台,轻型轨道车263台,抢险物资装车2600辆。三是加强人员培训。对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进行防汛抗洪抢险知识教育及实战演练,努力提高关键岗位、主要工种人员的防汛防洪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六,全力做好水害抢险复旧工作。主要线路一旦发生水害断道,各级铁路部门主要领导及有关技术人员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水害抢险要做到“五到位”,即干部指挥到位、技术方案到位、抢险人员到位、材料机具到位、照明及通信保障到位。水害抢通后,对水害临时抢通地段及水毁设备等水害慢行处所,及时进行补强、加固,避免发生二次水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行车速度,确保铁路运输畅通。

    今后,围绕防汛抗洪工作,铁路部门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第一,规范新体制下防洪安全管理。根据铁路局直接管理体制改革和大范围生产力布局调整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理顺新体制、新布局下的防洪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汛防洪规章制度,努力实现铁路防汛抗洪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努力提高铁路设备抗洪能力。一是提高新建铁路的设计、施工标准,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检查验收,从源头上提高铁路行车设备质量;二是对汛期发生的水害以及汛期暴露出的隐患处所,加大投资力度,集中进行水害复旧工程和防洪预抢工程建设,尽快提高既有铁路设备抗洪能力。

    第三,进一步细化汛期安全行车措施。根据繁忙干线、干线、支线铁路以及线路设备的抗洪能力,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汛期安全行车措施,做到重点设备不失控,一般设备不漏检。对所有防洪重点薄弱处所,汛期必须派人看守,对主要干线铁路,汛期实行分段包保、冒雨检查,确保主要路网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第四,提高科学防洪水平。加大山区铁路危岩落石、不稳定型路堑边坡及多发泥石流等重点水害地段的监测力度,提高对突发性重大灾害的预防能力;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气象信息资源,动态掌握铁路沿线雨情信息,对暴风雨天气过程,力求做到“了解中期、掌握短期、跟踪实况、及时预警”,变被动抢险为主动预防,努力提高防洪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五,不断完善防洪应急预案。根据线路设备和铁路沿线地质变化情况,及时更新防洪预案,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洪重点和防洪抢险方案,提高防洪预案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铁道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