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同耀,十七大代表,奇瑞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先后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获CCTV年度经济人物,并获自主创新奖。
【人物感言】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外国车进入中国,中国车也照样可以出口国外。而且,国外是一个更加精彩的大市场。
如果用时节来划分企业经营业绩,眼下奇瑞已全面进入国际化经营的收获季节。
在省城一家普通的宾馆里,记者抓住尹同耀参加党代会期间休息的机遇,采访这位中外闻名的汽车人。他和记者的谈话不时被突然插入的电话打断,总是一阵流利的英语对话——尹总几乎每天都在各国巨商的包围中。
询问奇瑞国际化经营,一下子打开尹总话语的兴头。他淡淡但是很坚定地告诉记者,上半年奇瑞出口超过5万辆,全年可确保出口10万辆,力争出口12万辆。而明年,可能出口超过30万辆。随着奇瑞和克莱斯勒的结盟,30万辆出口对奇瑞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2003年,整个中国轿车市场在拼搏厮杀纷争中,奇瑞点燃的自主创新之火开始在全国蔓延。此时奇瑞另辟蹊径,奇瑞伊朗MVM项目突破海外巨头的重围,迈出了中国轿车走出国门的重要一步,只用3个多月时间,就生产出第一辆轿车。
伊朗项目吹响奇瑞海外征战的号角,尹同耀率领奇瑞团队马不停蹄地转战世界。2004年国庆“黄金周”放假7天,他带领副总周必仁等一行3人,连跑伊朗、叙利亚、埃及和马来西亚4个国家。从伊朗赶到叙利亚是3日凌晨3点,只休息了几个小时他们又投入紧张的参观和谈判。接着又赶到埃及参加旗云和QQ的上市仪式,谈判新的合作项目;7日又在马来西亚投入谈判……
奇瑞开始在全球各地攻城掠寨。2004年11月,与马来西亚ALADO公司签定合作协议;12月12日,与俄罗斯Autocom集团签署在俄建厂协议;紧随其后,是乌克兰、古巴、埃及、印度尼西亚……在叙利亚,奇瑞汽车今年销售已达到3000辆;在埃及,去年东方之子和A5轿车组装,今年产销已突破1.5万辆,而明年将达到2.5万辆至3万辆。
即便今年将要冲刺产销50万辆,奇瑞在国际上仍是年轻企业,与雄踞行业百年的“巨头”们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等级。但奇瑞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却让国人炫耀:就是同世界汽车“大亨”们谈合作,也总是别人跟着我们转,由外方接受我方略显苛刻的众多合作条件。尹同耀的团队处处坚持以我为主,以不放弃自主品牌为合作条件,决不当跨国集团的附庸。
23年前,随着美国和德国汽车和我国企业签约,外国汽车开始进入中国。而今年7月4日,随着尹同耀与克莱斯勒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姆·莱索达的签约,奇瑞汽车开始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奇瑞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书写了一页页新的辉煌。
2001年10月,第一批奇瑞车走出国门。到2005年4月,奇瑞用了3年零6个月,海外市场实现第一个1万辆销售;而第二个1万辆用了7个月;第三个1万辆用了6个月;第四个1万辆用了3个月。今年2月,奇瑞月出口首次突破万辆并创造全国最高纪录,而其后,这一纪录已连续4次被刷新。奇瑞汽车已经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奇瑞名片”正雪片般地飘向世界。(记者 张书喜 沈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