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四川大学:兑现了对贫困生的郑重承诺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03月11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4年6月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行后,四川大学物理系大四学生马如军贷到5000元,交了最后一年的学费。在四川大学,有近4000名贫困生,在2004年通过申请,获得了近6000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保障了学业的顺利进行。

    据四川大学学生处的同志介绍,学校在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已构筑起贫困生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奖、贷、勤、助、补、减以及医疗保险的资助保障体系,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助学目标,兑现了凡是符合条件的贫困生均能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郑重承诺。

    来自江苏的马如军,2001年是揣着向人借贷和亲戚乡亲资助的一万余元来到四川大学的。上学的经济压力让他很忧郁。但在学校完善的保障资助体系中,马如军挺了过来。刚进校,他就申请到了每月80元的学校乙等生活贷款。大二,成绩优秀的马如军获得了3000元展虹奖学金,大三他获得国家二等奖学金,免掉学费。而在大四,马如军成为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受益者,他贷到5000元,交了最后一年的学费。

    四川大学党政领导极为重视实施新一轮助学贷款,组建了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小组,由主管财务的副校长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学院也相应成立了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办公室。2004年9月,学校在全省率先同中国银行四川分行签定了国家助学贷款及银校合作协议。

    在工作中,学校让贫困生参与到工作中来。从2002年设立到现在,助学贷款办公室成员从最初的25名发展到了70名。

    学校认识到贫困生经济有了预期才会诚信还贷,为此学校狠抓就业率。在学校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还未毕业的马如军已在无锡找到了工作,他计划工作两个月内就把大四时贷的5000元还清。(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