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环境保护>> 环保产业
 
 
西藏农牧区太阳能光电设施取代传统制污燃料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09月09日   来源:人民日报

  如今,在西藏广大农牧区,太阳能光电设施正在纷纷取代传统制污燃料,并成为时髦消费品。

  长期以来,柴薪、牛粪、酥油是西藏百姓主要燃料、照明原料。现在,这些陪伴藏族民众千百年的必需品逐渐被太阳能灶、燃气灶、太阳能灯等所替代。无论藏北高原还是藏南谷地,所到村落,分外抢眼的是房顶一个个耀目的太阳能光电设施。

  西藏高原太阳能年均辐射量,每平方米达到7千瓦时,年日照期长达3400小时,光热资源极为丰富。但在过去,因人们的传统思想和科技欠发达,其自然资源优势一直没有很好地发挥。近几年,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尝到甜头的人们把“太阳之火”越烧越旺。

  藏南江孜县东郊村村委会主任旦增旺加介绍,以前一些群众不愿使用国家免费送的太阳灶,现在全村247户人家,都有太阳灶和太阳能蔬菜大棚。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不仅改变着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从小在阿里长大的藏族干部拉巴次仁说:“没有建太阳能采暖房前,每户人家一年大约得砍7吨多红柳枝作燃料,太阳能的推广,有效地保护了草场植被。”

  据西藏自治区太阳能研究示范中心副主任欧晓华介绍,自从10年前实施的“西藏阳光计划”以来,全区已累计建立3—5千瓦的光伏电站300多座,推广各类小型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约5400千瓦,使50多万农牧民告别了黑色的夜晚和寒冷的冬季。太阳能资源已广泛用于照明、通讯、广播电视、烧水做饭、取暖等领域,每年的开发利用节能量相当于13万吨标准煤,年形成经济效益合计达5000多万元,社会、生态效益更突出。(贾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