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经济建设>> 国有经济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国资委推动国企结构调整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0月06日   来源:新华网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在国企改革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资料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国有企业通过多种方式累计分流2818万人,大量下岗人员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2002年,国家出台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鼓励利用三类资产,将辅业单位改制成产权多元化的经济实体,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目前,在国资委监管的169家中央企业中,已经有近70家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剥离了辅业,有效安置了富余人员。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主要有四大成效: 

    一是成为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的主要渠道,为深化国企改革与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找到了一个现实结合点。在主辅分离中,从主体企业中分离的大多数富余职工都在改制后的辅业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稳定和再就业的压力。据初步测算,两年多来,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及新增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大约0.7个百分点。 

    二是有力推动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不合理结构,已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一大障碍。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正在逐步化解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据统计,中央企业已批复的改制单位中,机械、制造、修理、印刷等中小加工类单位占32.2%;餐饮、娱乐、商贸、旅游等多种经营、服务类单位占26.6%;建筑、房地产、监理、设计、安装等单位占14.2%;客货运输类单位占6.9%;医院、技校、物业等社会服务单位占13.7%;其他类单位占6.4%。这些辅业资产的剥离,促进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为主体企业集中资源做强主业创造了条件。 

    三是辅业改制以多种方式推进了产权多元化,给辅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绝大多数辅业企业改制后以多种方式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增强了活力和发展后劲。产权明晰使得改制后的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员工的市场竞争意识、生存危机意识大大增强。 

    四是为解决长期困扰部分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与存续企业并存的问题提供了现实途径。(记者 齐中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