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17日电(记者齐中熙、李荣)随着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向宝钢5位外部董事颁发聘书,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成为中央企业中第一家外部董事全部到位且超过半数的董事会。我国中央企业中第一家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开始正式运作。
“这是国资委成立以来最大的新闻,意义非同一般。”李荣融这样评价,“以前国有企业改革多数是方法上的改进,这次是从体制、制度上的改革。”
17日在此间召开的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试点会议上,李荣融指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第一批试点企业,标志着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迈出了新步伐。
“不要小看公司前面加的‘有限’两个字,这是国有企业由按照《企业法》注册向《公司法》注册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刘东生说。
从适用法律的内容上看,国有独资公司与国有独资企业分别受《公司法》和《企业法》的调节。从决策机制上看,国有独资公司强调董事会决策,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而《企业法》规定由厂长决定企业的各项计划和行政机构的设置,是以厂长一个人为中心的决策制度。
宝钢董事会由9人组成,其中,董事长谢企华,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国胜,董事、总经理徐乐江,职工董事、工会主席汪金德;5位外部董事:冯国经(香港),李庆言(新加坡)和吴耀文、杨贤足、夏大慰。
董事会下设4个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内部审计委员会。
“选择国有独资公司进行董事会试点,主要是通过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来加快推进股份制等各项改革;同时,也是从中央企业的实际出发,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规范行使中央企业对其控股上市公司的股东权利,确保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促进上市公司做强做大。”李荣融指出。
他说,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制度,是这次试点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与过去的董事会的不同点。大企业的决策权与执行权应当分开。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制度,可以避免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高度重合,实现决策权与执行权分开,从而保障董事会集体决策。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企华说:“宝钢的发展目标是: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钢铁业前三强,成为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备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今年4月,国务院提出了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要以建立健全国有大型企业董事会为重点,抓紧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和派出监事会制度。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国资委提出在中央企业开展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选择了宝钢等11家企业作为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外部董事将陆续到位,试点企业也将逐步扩大。
除宝钢外,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企业还有: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中国诚通控股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国旅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完)
李荣融:通过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革与重组
新华社上海10月17日电(记者齐中熙、李荣)“选择国有独资公司进行董事会试点,一个重要考虑,是通过董事会来加快推进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各项改革与重组,并为股份制企业董事会的组建与运转奠定基础、摸索经验。”
这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在17日召开的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试点会议上指出的。
李荣融认为,董事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董事会是股东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保护股东合法权益、体现股东意志的制度依托,是实现出资人职责到位的最终体现。另一方面,董事会负责企业的重大决策,对企业进行战略性监控,并负责选聘、评价、考核、激励经理人员,是企业内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制度基础。
他说,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决定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成败。从我国十几年的实际情况看,国有企业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董事会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这在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中尤为突出。
李荣融指出,中央企业在全国国有企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中央企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撑和带动作用。因此,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在大型中央企业进行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