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经济建设>> 产业经济
 
 
农民收入增长为何较快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0月25日   来源:经济日报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450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1.5%,超过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幅1.7个百分点。这就是说,在2004年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今年农民收入继续保持着较快增长态势。那么,前三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11.5%是怎样来的呢?

    政策支农力度更大

    增长11.5%的重要保障,在于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得到了稳定和强化。与去年相比,今年政策支农具有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并且正在形成合力等几个特点。

    农业税免征步伐加快。截至目前,除3个省份农业税率降到2%之外,其余已全部提前免征农业税,这就使受益农业人口达到8亿多人,可以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220亿元。

    各种支农补贴加大。良种补贴规模扩大,2005年四大作物良种补贴投入不低于37.5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大,今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3亿元,比上年增加2.3亿元。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稳步增加,据财政部初步统计,今年中央和省安排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约135亿元,比上年增加19亿元。对粮食大县实行补助和奖励,今年财政部安排150亿元用于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其中用于近800个粮食大县的奖励资金约55亿元。

    与此同时,对农业的支持正在形成合力。农业“科技入户”开始发挥作用,全国2亿亩耕地普及测土施肥技术,每亩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约20元。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抑制农资价格上涨。农村社会事业以及扶贫开发、综合开发的力度加大,包括继续实行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方面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对贫困县、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免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等。

    农业素质不断提升

    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全国夏粮总产达到1063亿公斤,比上年增长5.1%;晚稻、玉米等秋收作物播种面积扩大,产量继续增加不成问题,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为增收奠定了基础。宁夏回族自治区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出售种植业产品现金收入为678.5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8.1元,增长14.9%,其中出售粮食现金收入388.8元,比上年增加49.9元,增长14.7%。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农业素质的提升,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更趋合理,初步形成了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三元结构格局,出现了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优质专用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局面。

    在大宗优质农产品分量不断加大的同时,蔬菜、水果、茶叶、花卉、中药材等园艺产品快速发展。养殖业的带动力不断增强,今年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6.7%,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9%。此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迅速发展,今年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已发展到11万多个,带动农户8000多万户,有效地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就业环境开始好转

    从各地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前几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呈现继续快速拉升的势头,劳务收入已成为许多地方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据湖北省调查,今年前三季度农民外出就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村就业劳动力总数的29.4%,比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700.75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6.99元,增长31.3%,比去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对全部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达到44.7%。

    农民外出务工积极性提高的原因之一是进城务工环境进一步改善,许多对农民工的收费得到减免,工资拖欠得到有效治理,工资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培训等更加得到重视。据介绍,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计划培训280万人,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由去年的2.5亿元增加到4亿元。今年跨区流动务工人员10700万人,比去年增加500万人。

    不过从全年来看,一些地方今年一季度到三季度农民收入呈现高开低走现象,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农民收入增长11.9%,二季度收入增长12.5%,三季度则为11.5%,这表明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难度还不小。据湖北省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仅因农资涨价,农民人均就多支出近90元,部分抵消了政策性增收效应。因此,要保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还要在政策上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想继续做好多予、少取、搞活这篇大文章,同时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寻找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