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经济建设>> 产业经济
 
 
节约资源 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03日   来源:经济日报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资源储量少相对应,中国资源利用效率却很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进入了全面工业化的进程,按照我们的战略,到2020年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以后到2030年我们应该全面实现工业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用50年时间走过发达国家150年的工业化历程,就是说,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在我国在时间尺度上要被压缩掉三分之二。这决定了中国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在时间尺度上具有极高的强度,单位国土面积上在短时间内比发达国家要消耗掉更多的资源,排放更多的污染。因此,我国所面临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在世界上前所未有,污染类型复合重叠,治理难度极大。 

    我们的工业化必然要在高资源成本条件下进行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在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人类只有不到1/5人口在搞工业化建设,国际资源的价格非常低廉。他们通过大量进口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资源,完成了工业化。而今天的世界,有超过50%人口的国家在进行工业化建设,而且发达国家的人均资源消耗依然保持在高水平上,这使得国际市场资源价格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我们的工业化必然要在高资源成本条件下进行。因此,中国必须把节约使用资源与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应该在四个领域大力推进资源的节约利用

    第一,对市场价格不敏感,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非营利部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第二,中国仍然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之中,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存在大量制度性浪费,有人从浪费中获利。第三,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传统,但在中国的文化中也普遍存在“炫耀性消费”和“形象性过度消费”等浪费资源的现象。第四,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主要核心资源不足,涉及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对核心资源的利用也具有外部性。(齐建国)

 
 
 
无标题文档
Copyright©2013 ww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