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经济建设>> 产业经济
 
 
着力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07日   来源:经济日报

    近些年来,有关竞争力的研究十分活跃。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以及城市竞争力已经成为经济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关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

    当前,批发市场竞争力的培育、判断和评价,成为流通现代化和流通产业竞争力提升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批发市场竞争力的研究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开拓性。迄今为止,竞争力的研究较多地与企业和产业联系在一起。而批发市场很难归结为企业和产业。现有的竞争力理论研究成果不能简单地移植到这一领域,必须建立新的理论框架和运用新的分析工具。这项研究对我们开展流通业态竞争力比较研究会很有借鉴意义。不仅如此,对流通理论界正在关注和推进的流通力的研究也很有帮助。一个批发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必然要建立在发达的流通力的基础之上。我们有理由期待通过批发市场竞争力理论研究框架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使我们对流通力的探讨得到理论方法的启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批发市场竞争力研究是寻找竞争中的特殊性,而流通力研究是归纳竞争的一般性,二者可以相互启发、互为印证。

    研究批发市场竞争力必须把对内部因素的分析和对外部条件的鉴别结合起来。一个批发市场之所以在竞争中崭露头角,除却一些偶然的因素,必然有其内部原因也必有外部根据。

    任何一个批发市场正式运行都必须创设起码的内部条件,比如,具备必要的资金、人才、设施和管理等。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市场管理团队、市场经营秩序、市场文化氛围、市场规模和范围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市场内部交易成本。这些因素是批发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这些因素往往是每一个批发市场所共有的,其差别性不在于有与无,而在于品质的优劣和数量的多少。

    与此同时,在不同的批发市场之间,还存在一些由于非自身的原因而与生俱来或后天获得的外部资源上的差异,它们也是构成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区位条件(交通运输)、历史传承(经商传统)、居民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产业基础、商圈半径(距离最近的批发市场或相近业态)等。这类外部条件往往不是现有批发市场自身能够选择的,而是一种初创时的既成条件。当然,也不排除批发市场发展起来,带动周边经济环境变化,某些外部条件内部化,成为批发市场自身的优势。这些外部条件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交易效率,形成一定的外部交易成本。而一个批发市场的竞争力,说到底是由其内部交易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叠加一起的总交易成本最小化决定的。

    影响批发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十分复杂,比如,批发市场还会受到一个地区卫生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等。其中有些可能是共性问题,有些可以归入相应内外部因素,有些可以略去不计。在对批发市场竞争力进行研究时,也可以假设其外部条件一致,只对其内部条件进行比较研究。同理,可以专门研究其外部条件。但是在进行全方位比较研究时,应当注意把内外部条件统揽其中,全面评价。

    研究批发市场竞争力应当密切联系流通现代化的历史背景。我国批发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与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联系在一起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正是批发市场这种流通组织形式填补了流通在经济生活中的“真空”。从沿海到内地,从城乡到农村,从农产品到工业品,从批发到零售,批发市场在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批发市场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它对某些地区可能更适应,对其他地区会逐渐丧失吸引力;它在某些产品的流通中更有效率,在其他产品的流通中不得不逐步让位于更具优势的流通方式或流通业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壮大,会有更多的流通组织形式、流通业态相继出现,各展所长。批发市场势必有一个回归自己优势区位的过程。

    批发市场竞争力研究应当坚持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

    分析评价批发市场的竞争力,必须选择若干内外因素作成显示性指标,是十分必要的。按照一组经过科学选择的指标,大致可以判别某个批发市场在同类批发市场中的竞争力的强弱。但是,这些指标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变量或参数。在一定条件下,选项外的因素变化也会导致批发市场的竞争力发生重大变化。比如,有的地方某个醋厂不符合卫生条件的曝光,使此地醋制品批发市场几乎陷入困境。这说明,即使再合理的选项也会出现意外,不能把评价指标体系绝对化。

    不仅如此,在选项内的指标背后往往隐蔽着更复杂的深层次因素。它们可能使某些指标因素带有过渡性。比如,同样是销售量、市场规模、入驻商户等,指标数量可能显示一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有的批发市场这一数字是出现在由低到高的变化中,有的市场则是出现在由高至低的变化过程中。这种基于更深层原因而产生的趋势性是不应当忽略的。比如,批发市场是否具有产业基地,是否与产业集聚相结合,被视为批发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判断产业集聚不能仅仅关注企业数量、产值大小,还应考察产业集聚的内部结构,其与批发市场结合的形式,特别是产业积聚发展的走向,尤其是产业集聚的科技潜力大小等等。这些重要因素往往不是某个时点指标所能显示清楚的。必须用发展的眼光,从变动的趋势去加以判断。

    在批发市场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中,有一些因素今后不可能有很大变化,也有些因素是带有很大能动性的。比如企业家精神、管理团队的素质,等等,即属于后者。对这类因素不能只注重目前的既有格局,还要分析变动方向和变化速度,只有把静态指标和动态趋势结合起来,把表面现象和深层次原因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对批发市场竞争力做出准确判断。

    研究批发市场竞争力有必要把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近年来,有关批发市场的认识分歧,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研究方法的简单化分不开的。有些论者的判断多属于定性分析,缺乏数量分析,没有可靠的数字和事实依据。流通问题研究,不应满足于枚举案例、定性分析,而应重视数量分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说话。

    批发市场在发展,影响批发市场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因此,有关批发市场的研究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相信我们研究工作会不断贴近实际,及时并正确地回答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求得自身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 高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