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经济建设>> 区域经济
 
 
广东清远:打造珠三角“后花园”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08日   来源:经济日报

    广东有16个国家级贫困县,地处珠三角和粤北山区接合部的清远就占了4个。清远虽然靠近珠三角的边缘地带,但却没有跟上改革开放后珠三角的发展步伐,在广东省地级城市中,各项经济指标长期在后进位置徘徊。然而,自2003年广东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以来,清远大力推进“三化一园”战略,掀起了1998年建市以来的“二次创业”高潮,迅速变成了投资“热土”。2004年广东省对各地的七项经济指标考核,其中五项清远排在第一位,有两项排在第三和第六位。这种情况被称为“清远现象”。

    转变思想观念

    清远经济发展为什么落后?市委书记陈用志坦陈,清远经济欠发达,主要欠的是工业发达。2003年清远市委、市政府结合广东省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提出推进“三化一园”的战略目标,走“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建设珠三角后花园”之路。

    清远市委提出“以思想的跨越促进产业发展的跨越”,实现经济格局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转变,为新型工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通过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讨论,使全市干部群众逐步从三种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即从农业经济的经营思维中解放出来,在发展思想上从重点发展农业转向重点发展工业;从计划经济的管理思维中解放出来,用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管理工业,实现工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从等、靠、要的发展思维中解放出来,彻底摆脱甘于落后、消极自卑的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观念,增强信心,把追赶先进发达地区的压力变为动力,依靠自身的努力实现清远工业发展的新突破。

    创新招商方式

    习惯上各地在招商中都是先“筑巢”后“引凤”,然而“欠发达”地区的清远,财力有限,连“筑巢”都没钱。怎么办?于是,清远结合自己财力有限的实际,在招商引资中创造性地变“筑巢引凤”为“引凤筑巢”,从工业园区基本建设环节开始就引进外来投资,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引凤筑巢”既加速了清远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引来的“凤”筑了“巢”又引“凤”进“巢”办厂,使传统的“行政招商”模式变成了社会化、产业化的招商模式。

    由于引入市场化、企业化的招商理念,在中介招商、代理招商、委托招商、政策招商等方面进行了新探索,一批招商引资顾问公司出现了;由于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依靠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引进下游企业,以商引商的局面也出现了。

    制造“洼地效应”

    资本总是从成本高的地方流向成本低的地方。清远在实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主动融入珠三角经济圈,成为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提出了“门槛一降再降,成本一低再低,空间一让再让,服务一优再优”的政策措施,倾力打造“洼地效应”。

    清远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全面调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土地使用可采取租赁、折价入股等灵活方式。土地转让、出租价格尽量优惠,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对进驻的企业实行“只收税,不收费(不含国家、省收取部分和支付农民费用)”的优惠办法,使企业用水、用电、用工成本一再降低,成为广东投资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同时,清远在招商引资中创新服务,创造良好软环境,把优质的服务作为营造招商引资“洼地效应”的重要内容,方便客商和投资者办理各种手续。

    创新招商载体

    看不见烟囱冒烟,听不到机声隆隆,闻不到刺鼻气味,在清远工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时,这样的绿色工厂一座又一座地耸立在清远的工业园区中,实现了工业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清远工业化起步较晚,自然生态还未受到破坏,素有“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之称。在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清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2004年,在清远高新技术生态工业园的基础上,通过重新整合,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清远工业建设的主战场。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56平方公里,可开发建设工业用地为33平方公里,其余均为自然生态区。

    清远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体现了企业与山水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加速工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清远的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实现清远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如今,清远的几大工业园区都已开始形成产业集群,所有工业项目都分布在不同的园区里,成为广东工业园区典范。(张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