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以来,内地对香港经济在诸多方面给予支持,其中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开放多个城市居民赴香港“个人游”,使香港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从而促进了香港经济复苏。
香港游人数逐年增加
2003年7月起,内地先后开放多个城市民众可以个人身份赴港澳旅游。此举是扭转香港旅游业受SARS打击而暗淡的关键之举,一时内地赴港旅游者大幅度增加,以至2003年,香港接待的入境旅游者达到1553.68万人次,比1997年增长37.8%。
2004年香港接待游客达2180万人次,创出历史新高。当年内地赴香港旅游人数超过1220万人(团体游和个人游之和),当年内地游客消费占香港零售业总额的12%,内地游客对香港零售业增长贡献率达9.1%。这为香港人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也带动了香港本地人的消费欲望。
今年以来,香港旅游业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1至8月,内地的“个人游”累计已达到369万人次,约占内地游客总人数45%。自2005年11月1日起,赴香港的“个人游”扩展至成都、大连、沈阳和济南四个城市。这意味着内地实行“个人游”的城市达38个,涵盖约2亿人。今冬赴港旅游有望再掀热潮。有专家估计,今年到香港的游客人次有望比去年增长7.3%。
明年将是“精彩香港旅游年”。这里有两个因素,其一是在香港迪斯尼开园后,多项旅游项目将陆续于年底落成,如香港湿地公园、昂平360及亚洲国际博览馆等。针对这些项目,香港旅游发展局推出了“2006精彩香港旅游年”的推广策略,希望成为内地游客的首选出境目的地。其二是内地“个人游”的城市增加,为香港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客源。所以有香港专家预期,2006年的全年访港旅客人数会创新高,达2714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15.9%。
旅游业是香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按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分类,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专业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是香港经济的四个主要行业。统计处还说:“这四个主要行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制造就业,是香港经济动力的所在。”既然旅游业是香港经济的动力之一,那么,缺乏这个动力,香港经济的复苏就不可能高奏凯歌,就可能是另一番模样。
有专家说,2003年旅游业收入占香港零售业收入的21%,占GDP的6%,因此旅游业形势直接关系到香港经济的荣枯。这位专家还说,旅游业是香港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地位不断上升,旅游业新增值占了香港2004年第二季度本地生产总值的6.7%,对香港经济的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数字上看,旅游业的收入在香港GDP所占的比重还不算大,但是,假如香港旅游业的收入下降,香港的经济增长就要大打折扣。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经济快速增长。继今年第一季度实现6.2%的增长后,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达6.8%,上半年经济实现了6.5%的增长。至此,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已经持续8个季度上升。显然,如果没有旅游业的兴旺,上述数字就必定要改写。
仅“个人游”就为香港增加了一大笔收入。香港旅游发展局的统计资料显示,自“个人游”措施2003年7月实施以来,截至2005年8月,以“个人游”方式赴港旅游的内地游客超过861万人次,仅2004年一年就达420万人次,为香港带来约15亿港元的旅游收益。显然,如果没有“个人游”,有关的数据也得改写。(记者 余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