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时政专题
 
 
循环经济理念及其产生背景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21日   来源: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网站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达到空前水平,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迫使人类重新审视发展历程。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 20世纪60年代,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波尔丁对传统工业经济“资源—产品—排放”的“开环”范式*提出了批评。几乎同时,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对“杀虫剂”等化学农药破坏食物链和生物链的恶果进行了起诉。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报告中倡导“零增长”。1992年联合国世界首脑环发大会发表《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2002年世界环发大会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并制定行动计划。 

    在上述背景下,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其理论基础是工业生态学。生态工业是按生态规律和生态经济原理组织的循环网络型工业,既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又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与和谐的生态功能。运用工业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活动的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不断循环使用基础上与环境友好的新型范式。它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一体,把经济活动重组为“资源利用—产品—资源再生”的封闭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模式,强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并非仅属于经济学范畴,而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包括大中小三个层面,即企业、区域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