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广东竞争力不亚于长三角
既毗邻港澳,又靠近东盟国家,加上泛珠协作,这令广东在经济腹地和产业基础上都不亚于长三角
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林毅夫、颜延龄带领的“珠三角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专题调研组,从20日起在广东和香港考察后,昨天在广州参加了“珠三角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座谈会。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结合本报昨日关于《三大亮点令珠三角最受外资青睐》的报道,在接受采访时谈了自己对于这一地区发展的想法,他认为“广东加强与香港、泛珠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下一步的潜力很大”。
昨天,省政府副秘书长唐豪汇报说,珠三角地区是广东发展的龙头和竞争力所在。2004年,这一带生产总值达13394亿元,占全省GDP的83%,占全国经济总量近1/10,人均生产总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38倍。今年1月—9月,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4.4%,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珠三角地区基本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人才、金融、证券等市场发育健全。2004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421亿美元,占全国的29.6%,其中出口1824亿美元,占全国的30.6%。珠三角共引进港澳资企业近8万家,实际投资金额近1000亿美元,占全省累计实际吸收外资的七成。珠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的七成以上是直接对港澳或通过港澳实现。
厉以宁指出,从历史上看,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腹地比珠三角大,制造业和轻工业基础也比珠三角好。但广东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和港资,扩大了产业发展的资本和技术来源,也在外企和港企中有着较好的声誉。而且,广东既毗邻港澳,又靠近东盟国家,如今再通过泛珠三角的协作,这就使得广东在经济腹地和产业基础上都有了不亚于长三角的竞争力。他强调说,珠三角与港澳、泛珠正在形成共存共荣的关系,珠三角越发展对港澳繁荣越有利。
厉以宁认为,广东所制定的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是适合实际情况的,除了继续保持其传统的轻工、电子等产业优势,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同时也适度地发展石化、汽车和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产业。(记者/林亚茗 实习生/冼薇薇 通讯员/张超美 何铁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