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京市的城市配套设施日益成熟,逐渐显露出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形象,吸引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商贾、游人、各种组织来宁投资、居住、休闲度假、开展各种经济文化活动,给南京的市场增添了活力。十运会、“连宋”之行、绿博会、各种会展等大型活动更使得南京长期处于节日的氛围之中。地铁一号线开通、火车新站的落成、各种道路的修建、拓宽更加开拓了城市新的空间。在政府的精心规划之中,居民日益富庶的背景之下,前10个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826.39亿元,累计增幅16.3%。
今年以来,南京市的消费品零售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一、十运盛会带来无限商机,月零售额突破90亿元。黄金周和十运会接踵而至,使得十月成为节日的十月。来自全国各地大批的参赛人员、工作人员、游人涌入南京,参加、观赏四年一度的体育盛事。为配合这一商机的到来,商界纷纷举办各种大型的活动,吸引和方便顾客的购物,各有关部门相互协调,作好各项准备工作,交通畅通,治安良好的休闲购物环境给南京市的居民和来宁的游人带来愉快的假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9月突破80亿元的基础上,10月继续突破90亿元,达到9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4%,比上月增长了7.5%。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颇多,达到79.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6%,比上月增长了10.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则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2%,比上月增长了10.8%。
二、节日、赛事、交通打造黄金周。节日和赛事带来不同以往的人流量,火车新站落成使用,地铁一号线开通方便了南京市山西路和新街口商圈的人员流动,尤其是“中华第一商圈”的新街口,随着地铁一号线的开通和周边交通状况的极大改善,?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根据在南京市三大商圈展开的黄金周购物问卷调查资料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新街口商圈的人均购物消费由去年十一黄金周的878元提高到1241元,同比增了41.3%,外地来宁购物人数所占比重也从去年同期的23.3%提高到今年的36.9%,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外地来宁人均消费从去年同期的829元,提高到1257元,同比增长了51.6%。
由于南京市大型商业区集中度较高,竞争力强,商品类别结构和价格结构合理,方便居民休闲购物、货比三家,具有强劲的人气聚集力和地区辐射力,假日经济的效应非常明显。就全市限额以上企业的资料来看,今年三个黄金周的业绩发展速度高于批发零售贸易业限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2.41亿元,增长了26.2%,高于1-10月批发零售贸易业限上单位累计增幅10.6个百分点;黄金周餐饮业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26亿元,增长了19.9%,高于1-10月餐饮业限额以上单位累计增幅2.8个百分点。
三、各行业协调发展,餐饮市场继续领跑。1-10月,批发零售贸易业的零售额实现724.96亿元,增幅15.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88亿元,增长27.0%;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14.54亿元,增幅达到17.8%。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其他行业在零售额中的组成为87.7%、10.5%和1.8%,批发零售贸易业是影响零售额变动的主力。
四、商品消费结构继续升级。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商品结构的不断升级,城乡居民在居住、家庭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及衣着上的支出大幅增长。据统计,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中,1~10月服装类零售额增长21.8%;化妆品增长34.1%,金银珠宝类增长25.2%,日用品增长18.9%,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类增长2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20.1%,文化办公用品58.1%,通讯器材类16.8%,建筑装潢材料类94.1%,石油及制品40.3%,均远高于全市限上企业15.6%的增幅。
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增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商贸企业资本实力日益雄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餐饮企业迅速增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企业达到710家,限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41.8%。
六、非公经济快速增长。经过几年的经济调整,南京市的商贸企业中的非公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从今年累计的数据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增幅分别为8.3%和1.1%、国有相对控股由于调整出现负值,其余各经济类型的增幅在12.0%―22.9%之间。支撑零售额增长的主要是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分别占全市零售额的33.8%、22.0%、12.5%和16.0%,四大主要力量合计占全市零售额的84.3%。其次,外商投资企业占7.6%,国有企业占4.8%。其余,港澳台投资企业、联营企业、集体企业合计占全市零售额的3.3%。
南京市消费品市场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居民收支水平的提高,为居民消费的增长提供了根本保证。一至三季度资料显示,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371.91元,同比增长24.9%,人均消费支出8055.52元,增长26.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4955元,增长19%,人均生活消费品支出2740元,增长38%。除汽车消费外,南京市居民目前在基本生活消费方面还处于量入为出、先入后出型,即期收入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意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居民消费的根本保证。
二、城市配套设施完善,商业进驻速度加快。近年来,南京市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在城市绿化、交通、管理等各方面加大力度。各大连锁商业也抓住城市扩建的机遇,强占地盘,进驻各住宅聚集区域的速度加快。在政府和各行业的共同作用下,南京市的社区配套建设速度加快,居民生活和出行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节约了出行时间,减轻了生活压力,拓宽了活动范围,使得居民有更多的时间休闲购物。良好的环境也聚集了人气,吸引更多的人来宁落户,从而扩大了城市人口容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消费水平和人口的增长的推动下快速增长。
三、大型商业集中优势。南京市零售业主要由综合零售业,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业,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业以及个体四种零售行业组成。其中,以经营百货零售和超级市场零售为主的综合零售业由大型的连锁企业和大型的百货商场组成,如:密集于新街口和山西路的大型百货商店、遍及全市的苏果超市、聚集于各人口密集地的大型超市等;家用电器、电子产品零售业则形成以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五星电器、永乐,宏图三胞、福中电脑等一批大型连锁企业短兵相接的局面,这种近在咫尺的经营手法浓缩了各企业的智慧精英,打造行业领跑者的形象,同时也聚集了强大的人气。这些大型的企业以其雄厚的资本、良好的信誉,在拓展自身的同时,为南京居民的消费市场拉开了空间,激发了市场的消费潜能,推动了社会消费的增加。
四、十运盛会带来巨大商机。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吸引了包括运动员、裁判员以及工作人员在内的数万名境内外嘉宾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游客,由于其在宁逗留时间长,消费能力强,给南京市消费品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和活力。十运会期间,主要商圈人气集聚,星级宾馆、饭店生意红火,消费市场热点、亮点突出,消费进一步得到释放,也使得金秋十月一举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月”,推动零售额走向一个新高。(江苏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