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第五次沪苏浙经济合作和与发展座谈会在南京举行。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的省(市)政府领导,及沪苏浙三地发改委、经贸委、人事厅、环保厅、交通厅、旅游局、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会议提出,以实施国家“长三角区域规划”为契机,推进自主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当天上午的会议由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蒋定之主持,蒋定之,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国勤,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章猛进先后讲话。
加速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经济区,是一项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全面推进和不断突破,对于我国全局和长远发展正在并必将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由沪苏浙三省市常务副省(市)长参加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是顺应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并积极引导和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举措。从2002年启动以来,先后成功举行了四次会议,不仅在健全区域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机制、增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共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在交通、旅游、生态环境治理、信息资源共享、天然气管网建设、人才资源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了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取得了丰硕而重要的实质性合作成果。
蒋定之在讲话中表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关系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总量的迅速扩张,长三角地区发展面临的制约也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的时期内,长三角地区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的整体领先地位,继续发挥经济增长和发动机作用,必须大力实施发展战略的转变,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结构优化升级,致力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全面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十一五”发展的主线。他表示,江苏将围绕创新路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推进长三角地区的自主创新。提高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制度建设和科技创新相结合、主体培育和开放集成相结合,整体规划与稳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战略协同,促进资源整合,扩大开放合作,优化创新环境。
对近期长三角地区的自主创新合作,蒋定之提出应先行启动五个方面。一是联合制定长三角自主创新整体规划,明确合作定位和指导思想,提出总体目标、战略重点以及一些带有示范作用的重点合作攻关项目,设计合作机制和研究政策措施等。二是推进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鼓励支持三省市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企业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孵化器等,在软件、集成电路等领域建立区域性或全球性研发中心或技术转移中心,实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三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联合科技攻关,联合开展战略产业技术跨越、优势产业技术提升、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工作。四是营造促进自主创新的区域政策环境,逐步形成统一高效的财税优惠体制,实施政府技术采购,推动有市场前景、技术先进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自主创新的“引擎”来实施,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五是建立区域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和交流协调机制。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国勤认为,以沪苏浙座谈会为基础形成的三省市合作机制,充分贯彻了中央提出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在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三省市联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建议应在六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联动发展,一是着力培育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构筑区域创新人才新高地,三是协同推进区域诚信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四是加快构建便捷的交通体系,增强长三角地区的内外通达能力,五是着力构建区域循环经济体系,不断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着力推进区域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区域内各类要素有序流动。
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章猛进指出,过去一年里,三省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规划、项目、政策、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成果。今后,三省市应科学制定规划,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突出区域规划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区域规划的实施推进机制,共同争取国家赋予有利于长三角区域经济率先发展的政策;要推进自主创新,赢得国际竞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高品质增长;要加强区域合作,优化创新环境,进一步深化研究制定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构筑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机制。
24日下午,与会代表分组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就确定新一年度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的主要任务和专题推进措施,以及交通、旅游、生态、信息资源共享、人力资源、信用体系建设等专题进行了交流讨论,研究提出下一步合作重点,并形成了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