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时政专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十大亮点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08日   来源:宁夏日报

   “十五”时期,在前进的道路上,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频闪,使宁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亮点一: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

    “十五”之初,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65.6亿元。经过5年不懈努力,到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20亿元,年均增长10.7%,比“十五”计划预期目标高出1.7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700元,折合1050美元,与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的差距比2000年缩小了近10个百分点,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亮点二:财政家底越来越厚实

    “十五”期间,全区年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20.82亿元,上升到今年的40亿元,超出“十五”计划目标8亿元。被称为“真金白银”的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使宁夏在解决吃饭问题的同时,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搞建设。预计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8倍;完成投资年均增长23%,比“十五”投资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速提高8个百分点,办成了一大批多年想办而无力办的大事。

    亮点三:工业担纲国民经济主角

    “十五”期间,宁夏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使全区工业呈现经济快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张、效益明显提高的态势。目前,宁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628个,比“九五”末增加220个,增长35%%。“十五”末,全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将分别达到730亿元、225亿元,比“九五”末分别增长1.5倍、1.4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均增长1.7倍。工业对GDP贡献率逐年提高,由2001年的33.7%提高到2004年的62%,预计2005年将达到65%以上。

    亮点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十五”期间,宁夏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从2000年开始,宁夏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采取“一卡通”方式兑现粮食直接补贴。2004年自治区将农业税税率总体降低1个百分点,减轻农民负担2312万元。2005年起,农业税开始退出历史舞台,所有县(市、区)全部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提前一年实现农业税“零税率”的目标。初步测算,宁夏全部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后,可减少农民(农工)负担7000多万元,人均减负20元。。

    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使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开局之年的1724元增长到2500元,年均增长7.7%,增幅位列西北地区第一位。近五年,全区粮食产量稳定在28亿公斤以上,一直处于粮食安全保障线之上。

    亮点五: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十五”期间,是宁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五年来,宁夏交通事业完成投资160亿元。尤其是2003年、2004年两年,共完成投资63.1亿元,相当于“九五”5年期间的投资总和。截至目前,宁夏公路通车里程达1.3万公里,比“九五”末增加24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0公里,增加617公里,人均拥有高速公路里程900米,居西部首位。二级以上公路所占比例、公路通达率等主要指标居西部地区前列。年底,宁夏将实现所有市县一小时上高速公路、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三大目标。

    亮点六:城镇化水平提速

    “十五”以来,如火如荼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宁夏城镇凸显聚集效应,人口向城镇转移速度明显加快,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2%%,比2000年提高9.1个百分点。全区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日处理污水能力65.5万吨。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11座,日处理垃圾能力3020吨。新增日供水能力近30万吨,新增供热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

    亮点七: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禁牧、人工种草、沙漠化治理……一个个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使“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预计到今年底,全区完成人工造林139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8.4%%提高到了12%%,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国家5年累计向我区退耕农户兑现粮食(折款)和现金补助12.384亿元,156.7多万农民人均受益790元。人工种草留床面积达到680万亩,天然草原围栏达到1500万亩,草原生态得到初步恢复。宁夏荒漠化和沙化面积5年分别减少23.3万公顷和2.54万公顷,实现了土地荒漠化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历史性转变。

    亮点八:百姓生活安居乐业

    “十五”期间,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消费层次越来越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4912元增长到7750元,年均增长9.5%。

    收入的节节攀升,使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奢盼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享受。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宁夏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5平方米,比2000年整整增加了1倍。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递增,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使越来越多的人老有所养,医有所保。“十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7%%,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已达78%、73%、70%。山区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52.7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15.2万人,山区5年累计搬迁安置易地移民11.8万人,基本实现了一年安居、三年脱贫的目标。

    亮点九: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十五”期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宁夏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南部山区全面完成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全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以县为单位)预计达到65.3%%,比2000年提高8.9个百分点。通过大规模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程,农村中小学学生的上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建成银川一中、吴忠高级中学、石嘴山三中、六盘山高中等一批学校,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6%。高等教育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预计达到4万人,比2000年增加2.6万人,毛入学率达到18%%,迈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为了让更多的百姓看得起病、方便看病,宁夏在“十五”期间新建改扩建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紧急救援中心项目36个,形成了区、市、县三级公共卫生预防和救治体系,为更多的百姓解除了后顾之忧。

    亮点十: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十五”期间,宁夏与东部省区特别是福建、山东等省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不断向纵深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规模扩大、结构改善、质量提高。

    2005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10亿美元,其中出口7亿美元。“十五”期间预计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9亿美元,比“九五”增长46.8%。其中借用国外贷款1.9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亿美元。 (记者 李军)

 
 
 相关链接
· “十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十大亮点
· “十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领域呈现出十大亮点
· “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4000万人目标提前实现
· 重庆市服务业稳步发展成“十五”新经济增长点
·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年均为8.8%
· 五大指标嬗变见证“十五”新跨越